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9章 無糖食品的展望

活都很不行。不僅是肚子裡缺油水,很多老百姓甚至吃不飽肚子,這種時候人們急需補充糖分,就算有代糖,又有誰會去吃呢?其實別往遠說,就是十年前,你和老百姓說吃糖多對身體不好,估計也沒多少人肯聽。即便是現在,06年了,能夠認識到攝入過量糖分所帶來的未來的人,在廣大老百姓之中,也只是少數而已。

真正等到大部分命中覺醒健康意識,還得是10年以後。

猶記得,當年伊麗莎白女王用滿口的蟲牙來表達對糖的特殊嗜好,那個時候她肯定不會想到,在那個時代上流社會必備品象徵的糖,將會在數百年後的今天,被打上原罪的烙印。

當學術界將糖歸結為導致肥胖、引發疾病的元兇呼籲控糖之時,食物界的“無糖革命”也正迅速蔓延:與低油、低鹽、低脂一樣,低糖也成為飲食界的政治正確。也正是基於此,在大食品領域,“限糖”正成為商業新賽道。

在周方遠重生前的那個時候,國內的高血糖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三高”人群的數量早就已經過億。

需要控糖的龐大人口基數背後,是無法忽視的市場剛需。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當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向肥胖與糖的密切關係後,數量更為龐大的消費者自動加入到控糖的陣營中。

在當時的傳播語境中,不管是嚴肅的科學雜誌,還是健身會所煞有介事的健身教練們,他們孜孜不倦地向受眾傳遞著這樣一個資訊:糖是危害健康的萬惡之源。

這樣的輿論環境下,無糖食品必然大火。所謂無糖食品指的是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於0.5克的固體或液體食品。荷蘭知名的諮詢公司INNOVA顯示,2018年,全球帶有“低糖”“無糖”或“無新增糖”標籤的新品釋出數量相比2015年增長了將近一倍。

但事實上,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類無法拒絕來自糖的誘惑;就像癮君子無法拒絕粉末結晶一樣。從某種意義上,糖能製造快樂。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糖類作為能量的來源,支援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延續。在人類的集體意識傳承中,人類的大腦學會了透過分泌多巴胺——一種傳遞愉悅資訊的神經遞質——刺激我們再次獲得糖以不斷獲得能量。將遺傳的基因延伸到社會學領域,甜食則成為頗具療愈功能的安慰劑:在很多影視劇作品當中,失戀的女孩們大口地塞著甜食,來撫慰情感失敗所帶來的焦慮。那種味蕾牽動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的快樂,讓糖成為人類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一面是基於健康的需求,一面是無法拒絕的快樂,如何在健康與快樂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成為破解困境的關鍵所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代糖”概念成為市場的新寵。

“代糖”是現代化學工業的結果。自1879年,第一代人工代糖“糖精”誕生以來,化學家們相繼向市場推出了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等人工代糖。這些甜味劑,在賦予了食物甘甜風味的同時,卻因對血糖影響小、不易被人體吸收等特性,改變了人類關於甜食的歷史。

尤其是在未來,“代糖”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截止到目前,各色的代糖食品、飲料進入到流通領域。無糖氣泡水這一品類的新品就不下10種,伊利、雀巢、喜茶甚至青島啤酒等大公司都爭相出新。同時,現製茶飲品牌紛紛在門店推出正常糖、七分糖、半糖、不加糖等選項。

以健康之名,在營銷的賦能之下,代糖正由概念演變成產業。在無糖風潮的影響下,即使是像可口可樂這樣的行業巨頭,也不得不屈服:2019年,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推出了1000多種新產品,其中400種是低糖或無糖產品。

在國內,可口可樂為消費者提供產品,無糖品類近乎佔據了半壁江山。除了健怡和零度以外,可口可樂相繼在我國上市了可口可樂纖維+、雪碧纖維+、芬達零卡、怡泉蘇打水系列等無糖飲品。

而新生代國民飲料元氣森林的崛起,也是得益於無糖的概念。在供應鏈端,無糖概念的崛起也造就了行業的繁榮。

如果說控糖是個好建議,那麼“代糖”一定會是個好生意。在追求健康減少糖攝入的營銷環境下,如何講好這一個新故事,將會是“代糖”生意的新焦點。

周方遠就把自己的目標,放在了代糖之上。

藥品很好,但危險太大,而且風險屬於不可控狀態。更何況,全世界最大的糖尿病藥品公司諾和諾德,光是他們一家,就佔據了全球糖尿病藥物市場的半壁江山。連周爸吃的藥,打的針,都是諾和諾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