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樓的主體建築,上面還有半層類似閣樓的空間,但不是全覆蓋的,只是在城堡的邊緣處才有。
沒有明顯的所謂建築風格,比較偏向洛可可,卻又不完全一樣,城堡的外形,遠沒有純正洛可可風格那樣華麗。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地方已經屬於周家了,周爸周媽進入城堡,好奇的一層樓一層樓的開始參觀。這座城堡裡,有房間二十多間,絕大部分都進行過現代化的改造,日常生活什麼的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這座城堡,從外面看一般般,內部卻非常的華麗,華麗到讓人眼花的程度。
其實這很正常。
15世紀中期,由於王權的擴張,城堡開始衰落,許多地方開始廢除城堡,以便它們不能作為叛亂者的依靠。在英國甚至掀起了摧毀城堡的運動。在火炮出現後,城堡逐漸被要塞所取代。文藝復興以後,城堡被改建為生活奢靡的花園城堡,牆壁上的縫隙被拓寬為玻璃窗,並輔以華麗的巴洛克、洛可可內部裝飾。
時至現代,這些城堡大多被開闢為旅遊景點,或者高階旅館與飯店。
在德國,城堡可以以簡單的手續和低廉的價格購買,但購買者必須定期對城堡進行修繕維護,費用將是非常昂貴的。
早期城堡的型別被稱作“土堆與板築”。土堆是以泥土築成的土堤,具有一定闊度和高度,一般有五十英尺高。土堆上面可以建築大型的木製箭塔,土堆下面以木板圍起,稱為板築,用來做防護倉、家畜圍欄和用來居住的小屋。土堆與板築就像一個小島,被挖掘出來並注滿水的壕溝所圍繞,由一道橋樑和狹小陡峭的小徑來互相連線。在危險的時候,如果守不著板築的話,防衛的武力會撤退到箭塔裡面。
在公元十一世紀,開始以石頭代替泥土和木材來建築城堡。建設在土堤上面的木製箭塔,改由大塊的石頭建造,這種防禦工事被稱為空殼要塞,後來發展為箭塔或要塞。一堵石牆會包圍舊的板築和要塞,並改由壕溝或護城河所環繞,另外再設定吊橋和閘門來防護城堡唯一的城門。最著名的基本要塞型城堡,是由征服者威廉所建造的倫敦塔。它最初是一幢方形的建築,並被塗成白色以吸引注意,後來的國王們就以今天所看到的城牆和改良後的建築來加強它的規模。
十字軍東征後,帶回新的防禦技術和攻城工程師,使城堡的設計得到改進。同心的城堡從中心點擴充套件,由兩堵或更多的環形城牆所包圍。最初以方形的箭塔來加強城牆的防禦力,後來則改為圓形的箭塔。因為方形箭塔的角落會很容易受到夾擊,使整個箭塔極易受創,而圓形的箭塔則更具有抵抗力。在城牆和箭塔的頂端可加設更多的戰備,讓它們更具有向下攻擊的能力。
雖然火炮出現於十四世紀初期的歐洲,但是直到十五世紀中期以前,並沒有使用到有戰力的攻城大炮。隨著火炮的威力提升,人們也開始改變城堡的設計做為因應。以往高危險陡的城牆被低矮傾斜的城牆所代替。到了十五世紀中期,由於王權的擴張,城堡開始出現衰落。十一世紀時,征服者威廉宣稱擁有英國所有的城堡,並從貴族的手上把它們收回。到了十三世紀,城堡的建造或強化必須得到國王的同意。其目的就是為了廢除城堡,讓它們不能作為叛亂的依靠。
城堡被廢置,有四分之一仍然為貴族所儲存,其他則淪為廢墟。由於財富的生產從農村轉到城市,防禦設施強化的城鎮反而變得更為重要。
城堡的建造,可以花費不到一年便能完成,也可能耗上二十年的時間。數個世紀以來,建造城堡是一門重要的工業,出名的石匠大師受到殷切需求,而結群成夥的城堡建造者會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工作。城鎮希望僱用熟練的工人來建造大教堂,而領主也希望僱用他們來建造城堡。
在北威爾斯的鮑瑪利斯城堡,自1295年開始建造。它的設計對稱的,沒有弱點。建造時的頂盛時期,需要三十個鐵匠、四百個石匠和二千個工人。工人們多是從事開鑿、搬運、起吊、發掘和分裂石頭。這個設計嚴格的城堡一直未能完成。而康威爾的大城堡,則由英國的愛德華一世在威爾斯,花了四十個月來建造。
至於說酒莊裡的城堡,當然沒有那麼誇張了,但也算是儲存完好的古堡之一。
至於說內部的洛可可風格,周方遠上一次來這裡的時候就看中了,不然也不會拍板決定購買。
洛可可風格,是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於路易十四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