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5章 習慣不同

周方遠是差不多一個月前和阿爾諾預約好的,而且正好這幾天阿爾諾在法國,又有那麼幾天空閒時間,所以他約好了今天登門拜訪。本來打算是落地之後先前往酒店的,遠方集團在這裡並沒分公司存在,他周方遠也不是巨嬰,所以就沒安排助理,而是自己一個人飛了過來。結果呢,他也沒想到會是阿爾諾親自來接機,結果提著一大堆行禮,就直接來人家家裡了。

不過阿爾諾顯然是提前就做好了很多準備的,專門殺了牛,還把牛身上最好的幾塊肉留了下來。

西方人吃牛的,總體來說還是更愛吃牛排,以煎烤為主。或有有人會有這麼一種錯覺,感覺老外支援牛排?補,這是錯的,雖然老外的生活水平可能比國內還是要強一點,但也不至於說是能到緶浪費牛肉的程度。特定位置的肉,被做成了牛排。剩下的肉呢,可以燉著吃,也可以用其他手法平直。首先,嘴鷗容易被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牛肉漢堡了,牛肉漢堡裡的肉餅,就是用碎牛肉做的。還有牛肉香腸,大肉餅等等,另外,部分國家也是有噸牛人的習慣的。

比如說德國的醋燜牛肉,再比如法國的紅酒燉牛肉等等。

當然了,相比之這些菜餚,在西方人的食譜上,牛肉最講究的吃法,可能還真就是牛排了。

按照歐美人的習慣,牛排大致分為四種。

菲力牛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嫩牛柳,牛裡脊,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由於肉質嫩,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是適應度最廣的一塊位置,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都行。

肉眼牛排,也叫肋眼牛排,是牛肋上的肉,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這種牛排不宜煎得過熟,3成熟最好。

然後是西冷牛排,也叫沙朗牛排,就是我們所說的牛外脊啦。含一定肥油,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

食用技巧: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

最後是T-BONE,T骨牛排,亦稱作丁骨。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西冷,量稍小的便是菲力,中間被肋骨隔著。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於法餐講究製作精緻,對於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採用。

另外還有一種乾式熟成牛排,一般常用頂級肉眼牛排存放至少7至24天風乾,這個過程使牛肉顏色變深,牛肉的結蒂組織軟化,同時又由於部分水分的蒸發而令牛肉的肉味更醇厚。恆溫室採用斜面設計,在風乾時將油分多的部分放在上方,油脂融化後就順著斜面流到牛肉中,保證將所有寶貴的肉汁都封在牛肉之中。製作牛排時都挑選的牛肉為120-140天左右的谷飼牛肉,只挑選肉眼、西冷、菲力這幾個部位,這些部分的分量通常不到一頭牛的十分之一。常常是各國政客喜愛的饕餮美食,例如巴菲特鍾愛紐約一家餐館的乾式熟成牛排。他曾經在用餐時,玩笑的說了一句:“如果週五吃不到它,也許我就無法預測未來經濟的方向。”

可見老外是真的喜歡牛排,除了牛排,其他部位的肉,對於他們來說就相對沒什麼吸引力了。浪費不至於浪費,就像上面說的,用其他方式吃掉就算了。

國人則不同,對於國人來說,牛肉那真的全身都是寶。光是牛肉的肉塊分類,就多大十幾種,牛舌、雪花、匙仁、吊龍、吊龍伴、嫩肉、腿肉、五花趾、胸口油、匙柄、牛腩、三花趾、腱子肉……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吃法,而且對於牛肉這一種肉類,使用方法月是非常的多。

煎炒烹炸燜溜熬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大廚們做不到的。

光吃肉還不行,筋頭巴腦也是要吃的,甚至連下水都不放過,牛雜就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嘛!

其實要說起來,國人和老外,還真的是不同。

我們雖然有著很悠久的,食用牛肉的歷史,但大規模食用牛肉,想來,應該還是在建國之後了。國家發展,經濟起飛,以前很多吃不起的,甚至見不到的東西,都走上了全國人民的餐桌。這要是放到古代,牛是什麼?那可是重要的勞動力。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文明,牛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生產物資,歷朝歷代都有規定不可以隨便宰牛吃牛。春秋時期,以宰殺耕牛、偷牛盜牛都是死罪,甚至皇帝也不敢隨心所欲吃牛肉。這就是為什麼《水滸》中常用“小二,給我切二兩牛肉”來描寫梁山好漢,也是暗喻其反叛精神。

反之,國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