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是收購還是入股,都很不容易。再者說,短時間內,幾大車企似乎都沒有什麼明顯的大危機,無論是入股還是購買,價格恐怕都會非常的高,周方遠在經過慎重的思考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先觀望,有機會就下手,沒機會,那自然就啥都不說了。
這裡,說一個有趣的事情吧。
科技樹的另一個分支,電動車的發展,在德國同樣是勢頭明顯,甚至差點有機會成為電動車的誕生地!
這誰能想到?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早在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克海斯提安·奧斯特就發現了電和磁之間的關係。到了1831年,法拉第歸納總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為電能和動能間可控的相互轉換奠定了道路!之後電動車的出現可能遠比大家想象得早,1834年,德國人雅可比發明了直流電動機,可喜的是,他沒有把這個裝置用在地面,而是驅動渡船,錯過了搶先研發電動車的機會!緊接著同一年米國佛蒙特州的ThomasDavenport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力驅動的車輛,這臺機器像一個小火車頭,它的驅動系統極為簡陋,甚至沒有像樣的“電動機”,電池的容量也極小基本沒有實用價值。
1881年世界上第一臺可以真正叫“電動車”的機器出現,法國電氣工程師和發明家古斯塔夫·特魯維推出了第一輛能夠正常運轉的電動汽車,並在1882年的巴黎國際電器展覽會上展出,被認為是第一輛電動車。這個時間比卡爾·本茨1886年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還要早!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汽車的誕生存在的爭議,世界上第一輛電動車到底是誰發明出來的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甚至比汽車發明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那個年代,電動車被認為有比汽油更光明的應用前景,汽油車巨大的噪音和排出的黑煙讓人們覺得非常恐怖,而電動車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而且當時汽油車的熱效率以及動力水平也沒比電動車強到哪裡去,大家其實可以說還在一個起跑線上。
早期電動車另一個必須要提到的是德國著名工程師費迪南德·保時參與捷設計的LohnerPorsche電動車。他們研製的電動車最大功率達到5馬力,極速35公里小時,續航里程可以到78公里。1900年巴黎世博會上他們展出了這款車引起轟動,還在維也納作為計程車使用。保時捷還順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混合動力汽車,這是一輛四驅四座車型,縮減電池數量,後輪電機直接由汽油機來發電驅動,它最大的缺點是價格昂貴。
很可惜因為電池技術的緣故,電動車很快被汽油車甩在了後面。比如保時捷的電動車,它的鉛酸電池太沉,全車重量4噸,充滿電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而1911年米國標準石油公司的威廉姆·伯頓和羅伯特·哈姆福瑞斯發明的熱裂化工藝讓汽油的提煉效率和純度都有了質的提升,結果導致沒有人再關心電動車了。
費迪南德保時捷是個對德國汽車工業有決定性影響的人,他研製了德國的第一款人民的汽車“甲殼蟲”,1938年正式投產,最初這款車的售價為990帝國馬克,但不接受現金支付。有意向的購買者,需要先去購買面值為5馬克的票券,黏貼於“存摺”上,而這本存摺就相當於訂購憑證。由於二戰爆發,已經預定的車輛並未按時交付,工廠也陷入停工狀態。從1939年開始,大眾汽車工廠轉而生產軍需品,有超過33萬張訂單無法兌現。
在建造了國民車的同時,保時捷老先生的電動夢卻一直沒有破滅!他在戰爭時期研發了一些電力驅動的戰鬥車輛,包括著名的虎(P)坦克還有後來的費迪南,不過還是技術原因,可靠性太差,費迪南被人戲稱“廢鐵南”,隨著德國在戰爭中的失利,這些不合時宜的設計也是曇花一現。戰後,電動家用車基本被市場所遺忘,德國也不例外,世界成了燃油車的天下。賓士、寶馬、奧迪形成了BBA三足鼎立,保時捷佔據跑車市場,大眾則繼續生產平民車型。另外還有歐寶,這家公司早在1929年就成為了米國通用汽車的子公司,主打中低端市場。一個完善的汽車產業佈局就此形成。
就是可惜了電動車在初期的領先地位,最終還是沒能保持住,不由得讓人為之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