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每公里碳排放量從118.5克降至95克,並計劃到2030年將該標準進一步收緊到每公里75克碳排放。而根據統計機構給出的資料,德國2018年NEDC標準計算的平均的碳排放量為129.9克公里,資料在歐盟23國裡排名倒數第三!
按照目前的政策,不達標的汽車廠家將面臨每輛車每克95歐元的罰款。而歐洲的這些汽車品牌中最難過的恐怕就是德國!賓士寶馬奧迪大眾都離目標比較遠,尤其大眾2015年還曾經出過“排放門”,罰款直到2018年還沒交完,可見影響有多嚴重。
其次電動車保有量和產量都有待提高。
眾所周知德國人喜歡開快車,在他們的不限速公路上,時速160公里只配在最外側車道行駛,超過200公里小時巡航是常態,而這個速度恰恰是電動車最不擅長的工況。另一方面,他們的城市規模普遍不大,多數居民住在周邊的衛星城,每天的通勤距離較長,這也不利於電動車的使用。2018年銷售的360.7萬輛新車中,電動車只有輛,佔總數的1.75%,這相比於2017年已經有了75.5%的增長!可想而知以前有多低。
混合動力汽車佔據了新車中6.6%的市場份額,2018年德國註冊了輛混合動力汽車,這個數字包括輛插電式混動車。
電動車車型銷量第一名是雷諾的Zoe,2018年在德國共售出9431輛。這是一款小型兩廂車,電動機有110馬力和135馬力不同規格,裝備41千瓦時容量的電池使得續航里程可達400公里,這款車在德國的起步價為歐元。
可見這些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相比,依舊是市場上的小眾,但對於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來說,環保是剛需,是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無形之中,就對所有傳統的知名車企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可偏偏,在新能源汽車數量遲遲無法提升的同時,傳統汽車的產量還在迅猛下跌。
根據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2018年底的研究顯示,2018年德國汽車產業創22年來歷史新低,汽車產量僅為470萬輛左右,汽車出口量在350萬輛左右,大跌13%。2018年全球生產的所有汽車中德國汽車所佔市場份額降至5.9%,相比之下1997年德國汽車所佔市場份額為11.8%。受此影響德國的GDP增速都有明顯放緩,2018年的增長率僅為0.6%,這無疑給整個產業包括勞動力市場以及整個德國的發展造成衝擊。
過度依賴華夏市場,也是德國車企面臨的危機之一。
華夏毫無疑問是德國汽車的最大海外市場,德國汽車是最早在華夏建立合資企業的之一,上世紀80年代市場換技術時期的滬上大眾和一汽奧迪到今天的BBA和斯柯達,無不在華夏市場賺得不亦樂乎。2018年德國汽車佔據了中國市場份額的24%。2018年,大眾、戴姆勒、寶馬、奧迪及保時捷在華夏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3.8%。這些品牌車型的三分之一銷量都依賴華夏。
然而就像前文所說,華夏本土的汽車企業,如今正在高速發展之中。隨車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這些車企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而且漸漸的從低端市場走向中段和高階市場,國產品牌開始逐漸發力,搶佔德國等國外汽車原有的市場份額。
綜合來看的話,其實德國車企面臨的問題還挺多的,而且都挺重要的。
首先,自己國內的消費能力不足,老爺車保有量太大。其次,歐盟的環保標準就像是一個繩套,套在徹底的脖子上,正不斷的鎖緊。再次,新能源汽車開始挑戰傳統汽車的地位,當然如今還遠不足以形成顛覆效果,但未來的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必然會有一席之地。最後就是華夏等發展中國家的本土品牌的反撲,壓縮德國汽車的生存空間。
這些條件綜合起來,短期內,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可能還看不出什麼來。但再過些年呢?
十五年?
二十年?
擺在德國汽車企業……不,擺在所有老牌車企面前的,都是一條很嚴峻的道路。
各大車企,其實就暫眼下而言,很多人已經能看到危機的存在了,只是船大難掉頭,德國的汽車產業直接影響到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想要有所改變,自然是千難萬難。
同理,周方遠如果像吃肉,在其他國家身上或許有機會,但在德國,同樣很不容易。也是因為汽車企業對德國經濟的重要性,雖然是資本主義,但政府同樣會對經濟發展進行扶持和干涉,地位如此重要的車企,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