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6章 兩大臺柱

在以前,風箏一直有個線在這兒,母親拿著搖把,那一天剪斷了。火車剛一開動,白言松就和很多離家的遊子一樣,在火車上開始嚎啕痛哭。

他還有個哥哥,母親一個人把他們哥倆帶大,有天中午白言松路過廚房,看了一眼,發現其實母親在那兒做菜的時候,自己在掉眼淚,但是她一見白言松,假裝沒事人一樣。多年以後,白言松讀到一句話: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

17年,好多朋友和他一起回呼倫貝爾,有一天晚上,他們住到大興安嶺裡。仰望星空,滿天的繁星,每一個層次都是立體的。大家都悄無聲息,就在那兒仰頭去看,草原、森林、星空。

馬頭琴在傍晚響起來,女主人在蒙古包外,正在點牛糞,去燒火準備做飯,男主人放了一天牧回來,就拉起馬頭琴。內蒙音樂的骨子裡頭是憂傷的,但是這種憂傷不是難過,是任何一個人站在草原上,如果你看著太陽落山,你會覺得自己太小了。

這種情景,其實就代表了他的內心,也正是因為這種心境,才讓他一直可以謹言慎行,永不後退。

他沒什麼錢,肯定不能和周方遠比,要說是個成功人士吧,比他成功人的太多太多了,但周方遠依舊很崇拜這個男人,他身上的一些閃光點,非常值得人好好揣摩,仔細學習。

而和白言松處於一個層次的水君易老師,則是另外一種人生。

水君易老師的家庭背景,毫無疑問,是要比白言松老師好很多的,白言松老師是普通家庭,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困難家庭出生的孩子,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水君易老師呢,家庭條件可以說是相當優渥了,其父親是某大學的俄語教授,母親在當地郵局工作。爺爺曾任解放前某省教的育廳長。伯父是某大學教授,從事培養莎士比亞碩士研究生。兩位叔叔則分別是京城美術學院的研究員和甘省電視臺導演。很難說,他的成功之路上,有多少功勞是屬於家裡人的,外人畢竟是外人,不太清楚他這一路走來,到底哪裡是自己努力,哪裡是接觸了家庭的力量,但有一點很重要,也必須承認的是,就算沒有家庭的扶持,水君易老師也一樣能夠成功。

這麼說不是胡吹大氣,而是事實如此。

因為和白言松老師的側重點所不同的是,水君易老師的目光,一直是方在國外的。

看一下他的簡歷:1984年加入新華社;1991年,前往戰地積極參與海灣戰爭的報道。1993年起,擔任《東方時空》、《焦點訪談》主持人、記者、製片人。01年,阿富汗反恐戰爭期間,多次赴戰地採訪報道。03年,飛往伊拉克,在戰地對美伊戰爭進行詳細報道。04年至09年主持《高階訪問》。09年起,擔任《環球視線》主持人。13年,重返巴格達,對十年前的伊拉克戰爭進行回訪報道。14年,前往俄羅斯索契,第五次採訪普京。

後面那些且不說,就說前面的部分,屢次前往戰爭前線,做戰地記者進行採訪,這種勇氣,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很多人往往在看到某人成功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的去檢視人家的家庭背景,而忽略了人家自己的努力。如果說,水君易老師和白言松老師一樣,做的都是正常的採訪節目,那質疑他,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有理有據的。但看看他多次冒險前往戰爭前線,為國內的觀眾帶來第一手報道,光是這一份勇敢和努力,老實講,要是這時候把他的家庭因素拿出來說,這基本上已經可以算是對人家的侮辱了。

當然了,人無完人,就周方遠知道的,水君易老師前世就有過不少讓人不由得想要吐槽的事蹟。

比如說他曾經炮轟解說員,那還是14年的時候,當時是巴西世界盃展開第二場半決賽爭奪。在聖保羅競技場,荷蘭隊與阿根廷隊交鋒,雙方比賽焦灼,網上也是引起一篇熱議,他當時就對解說進行了吐槽,他在微博寫道:“不懂足球解說,但為啥腳著不著邊際呢?場上的比賽不說,幹嘛老說些不相干的呢?球進了!……???”。

很不起眼的一條微博,甚至可以說是很普通的一條微博,但作為央媽麾下的名嘴,他這麼突然冒水,就難免會被人誤會。後來證明啥事兒沒有,結果網友們就又不能消停了,當時在網上鬧得還挺厲害的,不過怎麼說呢,終究只是一條微博而已,最終也還是不了了之了。

然後就是在伊戰被迫當“逃兵”,這個事情如今已經發生了。

就是大前年,也就是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水君易老師作為央媽記者赴戰地採訪。但在戰爭發生前2天提前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