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中小型酒店,其實已經越來越不好做了。
隨著經濟的擴張,我國的單體、中小型連鎖酒店的生存環境日益困難,首先要面對大型連鎖及集團化酒店的不斷蠶食市場份額,其次要面對中間預定商的利益瓜分。酒店行業內尤其是經濟型酒店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連鎖集團的持續擴張,新的投資大量湧入,更進一步擠壓了酒店的生存空間。單體酒店將何去何從?
銷售空間日益侷限,單體酒店遇市場威脅。單體酒店在我國酒店市場中佔據著大量份額,單體酒店是酒店業中最古老、傳統的酒店形式。其一直以單獨、分散的形態存在於各個城市和地區,它們不屬於任何酒店集團,也不以任何形式加入任何聯盟。單體酒店力量薄弱,獨立開發客源受到經費制約,因此無法揹負巨大營銷和管理成本。在營銷渠道和標準化管理方面難免會有“孤掌難鳴”之勢。
同時,酒店經營具有強烈的空間性,使得單體酒店對客源的吸引力受到空間距離的強烈影響,而遊客的分散性主要體現在客人在城市內活動的區域呈現多中心、廣範圍的特性,而酒店的空間侷限性與客人的空間分散性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矛盾。
發力網路營銷是一個好辦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客源難題。
中小型單體酒店一般呈小規模的分散經營狀態,在傳統的市場營銷等方面,還不能與快速增長的旅遊消費市場相適應。相對於酒店連鎖集團,中小型單體酒店從產品本身到產品定價以及分銷渠道都不及大企業的實力。在行業及市場中,知名度和關注度都比較低,處於酒店行業的弱勢地位,所以,網路營銷對中小型單體酒店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的終極目標,為此,企業會採取種種措施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生產規模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有效途徑。
另外就是加強資訊反饋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對於酒店業而言,其核心產品便是服務。酒店服務質量的好壞會對酒店的形象造成舉足輕重的影響,尤其是在資訊時代,消費者對於酒店的評價會透過網路將影響程度和影響範圍成百倍地放大。酒店管理系統連線著酒店的命脈,PMS作為酒店資訊化管理中心,應該在第一時間捕捉酒店的大資料,為酒店增加客源、維護客戶提供有效支撐。
說到底大多數單體酒店的經營者對經營多年的酒店懷有感情,不想依託聯盟抑或被連鎖品牌酒店所收購,既然不能走規模優勢,單體酒店就必須拿出自己的誠意加強服務建設。
當然了,以上說的,都是大而化之的那種。
事實上,就算是中小型酒店,也是有星際劃分的,簡而言之,星級特別高,或者特別低的,都比較好存活。
一星級飯店要有適應所在地氣候的採暖、製冷裝置;16小時供應熱水;至少有15間(套)可供出租的客房;客房、衛生間每天要全面整理一次,隔日或應客人要求更換床單、被單及枕套,並做到每客必換;能夠用英語提供服務。
二星級飯店在上述基礎上(下同)還需要有叫醒服務;18小時供應熱水;至少有20間(套)可供出租的客房;有可撥通或使用預付費電信卡撥打國際、國內長途的電話;有彩色電視機;每日或應客人要求更換床單、被單及枕套;提供洗衣服務;應客人要求提供送餐服務;4層(含4層)以上的樓房有客用電梯。
像是一星二星這一類的酒店,雖然價格便宜,但運營成本也低,更新換代的速度不需要太快,勉強還能活得下去,像是那些快捷酒店,差不多就是這樣了。而且因為造價便宜,運營方便,相對來說,就更容易發展成連鎖模式,以集團的而方式進行經營,生存能力就更強。
三星級以上飯店,要求立刻就不一樣了。需設專職行李員,有專用行李車,18小時為客人提供行李服務;有小件行李存放處;提供信用卡結算服務;至少有30間(套)可供出租的客房;電影片道不少於16個;24小時提供熱水、飲用水,免費提供茶葉或咖啡,70%客房有小冰箱;提供留言和叫醒服務;提供衣裝溼洗、乾洗和熨燙服務;提供擦鞋服務;服務人員有專門的更衣室、公共衛生間、浴室、餐廳、宿舍等設施。
可以說,從三星級酒店開始,運營壓力基本上是呈直線上升的。無論是單打獨鬥,還是連鎖經營,經營壓力都非常的大。
四星級飯店需要有中央空調(別墅式度假飯店除外);有背景音樂系統;18小時提供外幣兌換服務;至少有40間(套)可供出租的客房;70%客房的面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