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存在差距,這是不可持續的。
製作一塊積木的成本是多少?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戴維·羅伯遜在《樂高》一書中透露,每一塊積木都由對應模具複製產生。一個樂高標準零件的模具成本一般在5萬到8萬美元之間。一個模具可以製作600億塊積木,那麼分攤到每塊積木上的模具成本接近為零。但是,要生產特殊零件時,一個模具只能製作5萬個積木,分攤到每個零件的成本至少是1美元。
在模具成本之外,積木製造商還需要承擔設計、運營、市場、宣傳、物流等環節的成本。由於研發、材料、公司運營、員工等成本始終無法下降,樂高玩具的利潤其實並不高,最起碼,和許多同層次的跨國企業相比,樂高的利潤完全不夠看。
2004年樂高轉型期間,產品經理給了設計師們一個具體的回報率數字:13.5%。如果設計師設計出的玩具達不到這一預期回報率,這款玩具就無法真正進入市場。但當時,大部分樂高玩具都沒有達到這一標準。偏低的產品利潤意味著,如果樂高要獲得更多營收,公司需要提高銷量或發展其他業務,所以華夏的市場無疑是樂高提升業績的重要戰場。
然而,華夏的市場就很容易拿到手嗎?說容易說容易,說困難,那也是真的困難,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國內的市場環境。
有一種現象,往前十年,咱們可以稱之為山寨;放到十年後的今天,再說山寨就沒什麼意思了,因為國內很多小廠,確實是早已經不再滿足於山寨了。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的構思,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方向。但必須要承認一點的是,雖然是有了很多自己的東西,但根基……還是樂高的這一套東西。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難以降低成本的樂高會面臨幾位嚴峻的市場挑戰。
在蛋糕被瓜分前,樂高需要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如果樂高教育能和玩具結合起來,能夠圍繞‘軟性’的教育打造差異化課程,把消費者導流到樂高店裡,建立品牌,那麼教育就是樂高的護城河。但是,如果樂高沒能在華夏市場建成護城河,那麼高昂的成本似乎也註定了樂高需要和一群“模仿者”共享這個市場。
也就是如今的這個局面。
猶記得,前世的2015年底,樂高在滬上投放廣告:“只有一種積木,能被稱作樂高積木。”
在擴大了數倍的黃色積木圖片旁,樂高寫道,“你眼前這一塊小小積木,與眾不同,不可複製。”
樂高積木的較難複製在於其積木零件的高製造水準,樂高積木尺寸的誤差低至0.002毫米,採用的是化學性穩定、上色鮮豔無害的“ABS”材質。然而,在這條廣告發布之後的兩年以後,樂高在華夏市場仍然在重複強調樂高積木品牌。為此,樂高還又製作了一部廣告,重申“有LEGO標誌才是樂高產品”。看起來像在說,你們模仿就模仿,但別管自己叫“樂高”好嗎!
但是,這根本沒有影響到本土玩具品牌面對樂高的根本競爭力——價格。
“樂高太貴了。花了三四百塊錢,孩子用一天時間搭建好了,放著看,很浪費。”
這是不少家長的想法。
不是大家捨不得花錢給孩子買玩具,只要是對孩子有益處的,很多家長砸鍋賣鐵也願意花這個錢。可問題是,當市場上有了一大批類似的產品,雖然質量略差,但價格差距卻極大的情況下,是個人就知道自己該怎麼選。甚至在周方遠重生的那個時候,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大批和樂高積木高度相似的產品。這些積木也可以隨意組裝拼接,質量也不算太差,價格卻便宜許多。有人算過一筆賬,一箱有200塊積木的玩具售價100元軟妹幣,而兩個手掌大的樂高消防車在300元左右,雙方的價效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當然,樂高產品設計更精緻。但受價格影響,很多人大多數時候都不會主動購買正品樂高玩具。
這就好像麥當勞和肯德雞等國外快餐剛剛進入國內的時候,人們會在快餐店過生日,把它當作高階餐廳。但是當消費趨於理性後,消費者就會發現麥當勞是一家普通的快餐廳。所以很簡單,當普通消費者覺得沒有必要一定買樂高積木時,小品牌就會一點點蠶食掉樂高的市場份額。
這壓根也不是一個巨頭打敗另一個巨頭,而是一群狼一點點佔據地盤,搶掉樂高原本不高的利潤。
而且普通老百姓不太瞭解市場的情況下,可能會覺得國內玩具產業發展一般,但事實如何呢?儘管國內玩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