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採用了立體聲,使得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同時在聽覺上實現了身臨其境。這兩部影片的成功讓好萊塢一夜之間醒悟,原來3d電影也可以賺錢的,此後主流製片公司的3d商業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迪士尼、環球、0世紀福克斯都加入了這股洪流,迪士尼還把這種電影帶進了迪士尼樂園,展現了3d技術在娛樂業中的其他應用前景。
不過隨著3d影片產量的增多,影片質量開始良莠不齊起來,有些影片製作週期只有兩個星期,其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當時的技術仍有大量不足,對銀幕、角度、放映都有著苛刻要求,因此只過了一兩年,3d電影就成為了明日黃花。1955年隨著怪物復仇記的下檔,這個短暫的“3d黃金期”宣告結束。
不過這麼多年一來,電影人可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過3d電影。
70年代後環幕電影、球幕電影、ima巨幕電影紛紛誕生,而3d電影技術也有了長足發展,以前的3d電影需要兩臺放映機同步把畫面投『射』到兩邊的銀幕上,稍差一點都會嚴重影響觀看效果,但隨著阿蘭西里芬特和克里斯戈登發明的“stereovision”專利技術出現,這一難題得到了解決。這種技術可以把左右兩隻眼睛看到的畫面交替地印在一套普通35毫米電影膠片上,放映機以48幀/秒的速度放映,放映鏡頭前加上一個週期轉動的遮光板,於是兩套畫面交替出現,不過由於視覺延遲觀眾並不會察覺。
時間進入八十年代後,3d電影的題材開始變得豐富,故事片、紀錄片、恐怖片、動作片紛紛以3d為賣點,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1981年的西部片槍手哈特,影片中的拔槍、『射』子彈、飛刀等撲面而來的鏡頭讓很多觀眾驚出了一身冷汗。
整個80年代早中期誕生了大量的3d電影,如13號星期五、鬼哭神嚎、大白鯊3d(1983年)等,但即便如此,主流電影人對這種形式的電影依然報有排斥的態度,一方面是3d電影有很多藝術水準的確不高、自降身價,另一方面3d技術的侷限『性』依然很大,還達不到他們對電影高品質的要求。很快,在新鮮感散去後,3d電影再次被觀眾打入冷宮,以至於很長時間內人們只能在一些遊樂場所看到這樣的電影了。
儘管在90年代基本已經退出人們視野,但3d電影沒有死去,而是像化蛹的『毛』蟲,等待著破繭化蝶的那一刻。
原時空05年米國shoest展會上,眾多電影人和院線經理為數字電影搖旗吶喊,稱其是繼有聲電影、彩『色』電影之後的第三次電影技術革命,同時他們樂觀的預計數字化的3d電影將是未來電影業的主流。好萊塢的幾大巨頭詹姆斯卡梅隆、斯皮爾伯格、傑弗瑞卡森伯格都是數字3d電影的擁躉,卡梅隆更成為身體力行的先行者。
而卡梅隆與3d電影是有淵源的,早在96年他就曾為終結者製作過一支『迷』你的3d電影續集,不過這部短片是為環球影城製作的,一般觀眾不大有機會看到。原時空03年卡梅隆試水拍攝了3d紀錄片深淵幽靈,在拍攝這部影片時,卡梅隆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一種能有效降低視覺疲勞的3d拍攝方式,這套系統後來還用在了他05年ima 3d紀錄片深海異形中。
所以說,現在電影拍攝面臨的問題,還是投資不夠。如果有投資商願意狠狠花錢的話,卡梅隆毫無疑問能把這些錢全部花光,當然了,如果投資真的太大,最後收不回來,那對於ip的打擊也是不小的,畢竟市場就那麼大,考慮到通膨,考慮到票價,如果繼續提升拍攝額,那隻靠北美地區,想要收回投資是不太可能了。而且如今華夏的電影市場還沒有完全被激發,可以這麼說,缺少了這個未來世界上第二大票倉的市場,電影投資的收回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問題。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周方遠還真的不希望其他投資商追加投資。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他們對現在的投資配比不滿意的話,也不是不行,他們如果願意追加,那周方遠可以把自己的投資撤出一部分,這都不叫事兒,反正他有暴雪這邊的投資在內,兩方面都屬於他的,再說他主要還是要保證這個ip的發展和生存,賺錢的日子在後面呢,他不急於這一天半天的。
給電影那邊丟下了五千萬美元后,周方遠手裡還剩13億美元,不過有一個好訊息是,他的鬼影實錄的收入已經確定了。
這部電影的全球票房,最後停在了58億的水平,終究沒能突破預計的6億元,不過已經很不錯了,他才投資多少錢啊,相比收入,那點投資根本都沒法提。而這麼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