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大公司在高速發展的時期,都是靠著借錢度日的。
銀行願意給那些有潛力的公司投資,一旦成功,他們穩賺一筆利息。就算投資失敗,也能得到一些公司留下來的遺產。或許因為公司負債較多,債主會有多個甚至是複數的情況,但是千萬不要懷疑銀行的能力和背景,尤其是國內的幾大國有銀行,那都是『政府』的親兒子,一旦到了需要“追債”的時候,肯定是先讓他們挑選的,私企你得靠邊站,能給你分點就不錯了,不要不知足。
當然了,最好的投資方式還是直接入股,銀行也會在各種公司裡入股,入股的話,雖然不如直接貸款來的方便,但收益是肯定要高過貸款的。
不過很可惜,目前遠方集團本身似乎並不接受投資,他們只願意貸款。這種情況下,銀行方面雖然頗有微詞,但還是不能拒絕,畢竟不管怎麼說,這種投資對於銀行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就算不能入股,能吃到利息也不錯啊,不同意的話,利息也吃不到呢。而且工行不同意,還有建行,還有農行,願意給遠方集團貸款的人多了去了,不差工行一家,所以既然周方遠主動找上門,銀行也不願意拒絕就是了。
手裡揣著15億軟妹幣,周方遠稍微財大氣粗了一點。
他先是給暴雪那邊丟了五千萬美元,保證拍攝進度。事實上有這些錢也就差不多了,暴雪本身在裡面就有投資,還有其他渠道的一些投資,加起來,這部電影一共要花費差不多15到億美元的樣子,周方遠自己就已經丟進去了八千萬,加上暴雪的,已經差不多有13億了,留給其他投資方的也就只剩幾千萬的空間,當然了,如果其他投資方覺得不滿意,願意多投資的話,周方遠這邊也不會拒絕就是了。
不用擔心卡梅隆花不掉這些錢,說句不好聽的,就算這個錢再翻十倍,卡梅隆也輕輕鬆鬆給你花掉。這是錢不夠多,錢夠多了的話,信不信他現在就給你上3d版本的電影?
3d電影看上去聽高大上的,實際上相關技術早就積累完成了。
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電影發明之初的19世紀末,當時英國電影先驅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電影的裝置: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面,觀眾透過眼鏡來觀看獲得立體感,不過這套裝置繁瑣複雜,缺乏實用推廣『性』,所以儘管他申請了專利,但並沒有戲院採用。到了1900年,弗雷德裡克尤金艾維斯發明了立體攝像機,這個攝像機模仿了人眼機理,有個相距45厘米的鏡頭。1915年6月10日,火車大盜的導演埃德溫波特和威廉瓦德爾在紐約阿斯特戲院試驗他們的紅綠立體電影,為現場唯一的一位觀眾放映了包括田園風光在內的多段測試片段,不過這件事很快就沒有了下文。
要知道,3d電影的第一次商演是早在19年9月7日,當時在洛杉磯大使飯店戲院放映的愛的力量,該片由電影人哈利費爾奧和攝像師羅伯特艾爾德製作,當時就採用了紅綠立體電影模式,雖然只有一名觀眾,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可能是世上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3d電影。當時哈利費爾奧在拍攝完成後在紐約向院線經理們推銷這部影片,但很可惜的是,這部電影在那個時代因為沒人願意購買,所以漸漸被人遺忘,直至現在已經徹底遺失。
0年代末、30年代初,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很多人對3d電影產生了興趣,就連法國的路易斯盧米埃爾也把他1895年的火車進站製作成了3d電影。1936年雅各布萊溫賽爾和約翰諾林為米高梅公司拍攝了短片audioscopis系列,當時每位入場的觀眾都被髮了一幅紅綠眼鏡,然後銀幕上告訴他們如何使用這些眼鏡,接著一系列衝著鏡頭方向運動的物體出現了,效果在當時極其震撼,該片最後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短片獎的提名。受此鼓舞,米高梅又在1941年拍攝了第三維度的兇手,把弗蘭肯斯坦的故事放到了3d電影當中,這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3d故事片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電視的發明和普及,電影業遭遇到了第一次嚴峻的挑戰。為了生存和發展,電影業開始了一系列創新和探索,好萊塢大量拍攝寬銀幕的史詩片,試圖用大場面把觀眾從小電視前拉回來。在這股『潮』流中3d電影也沒有被人遺忘,195年第一部彩『色』3d電影博瓦納的魔鬼橫空出世,大大提升了3d電影的娛樂效果。
從中看到商業前景的哥倫比亞和華納公司在次年推出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3d電影:黑暗中的人和蠟像館,這兩部影片都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尤其是後者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