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4章 發行和院線

48年,牽涉到當時好萊塢八巨頭的大官司。

當時好萊塢的五大巨頭,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20世紀福克斯、雷電華旗下的電影院佔當時美國電影院總數量的17%,而利潤佔比卻高達45%。加上三小巨頭,環球影業、哥倫比亞和聯美公司,這八家影業『操』控著當時美國最主要的發行渠道;好萊塢最家喻戶曉的明星亦聚集在他們麾下。

為了將利潤進一步最大化,當時派拉蒙的老闆想出了捆綁預購的發行方式,強制電影院一次『性』預購多部電影從13部到52部,甚至104部,否則不予銷售。預訂的多部電影中,除了有大明星出演的大製作,更多的是b級片。此外,預購的多部電影中,有很多是買方看都沒看過的,其中一些甚至還沒開拍。買方除了電影型別、男女主演和簡短劇情介紹外對其餘更詳細的內容一無所知。在黃金年代初期,像派拉蒙影業這樣的大製片廠,以及正在崛起的華納兄弟影業,對捆綁預購極為依賴。

捆綁預購對於巨頭影業的好處在於,即便是自家產出的最爛的片子,他們也能夠為其找到銷路。這實際上是將電影拍攝投資的一大部分風險轉移給了獨立展映商。加上八巨頭對發行渠道的聯合『操』控,獨立電影的發行被設立了種種不合理的准入門檻。這樣的競爭環境從長遠看來極為不利它加劇了獨立製作人和獨立展映商的生存困難,直接或間接導致了許多獨立電影院的關閉。所以在1938年7月,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司法部對八巨頭提出了反壟斷訴訟。

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大公司可以在發行製作方面發力,也可以和院線私底下聯絡,但院線公司必須要保持“獨立”,絕對不能和製片方發行方產生任何股權方面的聯絡。

所以想要在米國搞院線,不是不行,但一來市場有限,如今三大院線已經搶走一半的市場了,其他院線入場也幹不過三大;二來呢,因為有派拉蒙條款的存在,所以周方遠名下絕對不能有任何米國本土的電影公司,他如果想買迪士尼,那就和院線無緣,如果想要做院線,那他就不能買任何電影公司。但傻子也知道迪士尼要比院線好啊,畢竟迪士尼也是如今的八大電影公司之一,又不用擔心會被對方故意卡脖子,所以說到底,投資迪士尼才是最好的方式嗯,如果有錢的話。

商量好了合作協議,周方遠終於放下心來,又和艾斯納聊了一會兒,他就和卡梅隆一起離開了迪士尼。

路上兩人又商談了一些東西,確定了未來的合作方向後,第二天,周方遠就坐上了回國的飛機,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在這邊已經耽誤了挺長時間了,他必須要趕快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