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對手,從而獨佔鰲頭。
在cd顯示器領域,康寧亦是如此。於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發,初時就創造出一種新工藝,能夠形成超薄、超平整的玻璃介面,遠優於競爭對手。到了90年代中期,康寧預期市場需求的爆發,率先投資10多億美元在亞洲設廠,又一次在市場騰飛時,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一舉擊敗日企,成就霸業。在超過15年耐心投資後,cd業務終於在1999年為康寧帶來豐厚的利潤。
康寧在車用環保陶瓷材料的成功也源於這種大膽前瞻的超前投資。它在上世紀70年代初沒有任何訂單的情況下就率先建廠。其後康寧的產品很快取得巨大成功,成為汽車行業的行業標準。康寧的這種果敢和魄力也是它持續成功的核心原因。
就是這麼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傢伙,如果是平時想要拿下來,那是基本上沒可能的。不僅僅康寧自身不會隨便接受投資,即便康寧願意接受投資,周方遠也未必買得起。
不過就在今年,網際網路泡沫破碎重創了光纖通訊行業,讓以此為主導業務的康寧虧損超過55億美元,股價一度從113美元跌至11美元,整個公司的估值縮水嚴重,幾乎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而霍廷家族的財產呢,也跟著公司股份一起消失,原本強大無比的康寧,在一夜之間變得奄奄一息。事實上不僅僅是康寧,01年的網際網路泡沫,讓不少公司都損失慘重,因為這一次泡沫而導致破產的公司也並不在少數。
如果這時候周方遠想要抄底,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好處在於根本不會有人和他搶。如今米國的各路投資者,早已經被今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給嚇到了,他們撤資還來不及,又有幾個人有膽子這時候投資但是說實話,這時候投資,那價格可是相當便宜了。不過周方遠不準備這麼做,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沒錢,同時呢,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就是弄下來也沒什麼意義。他自己現在就再做網際網路,有投資別人的錢還不如把自己發展壯大呢。
但康寧則不同,周方遠看重的是康寧庫房裡的十幾萬配方,以及他們的研發團隊。如果可能的話,周方遠很想將整個康寧都買下來,然後整個搬到華夏。不過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現在要做的,首先就是先把康寧的股份買到手裡,然後想辦法透過內部操作,將大猩猩玻璃相關的所有技術和生產工藝,打包賣給北桐玻璃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