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5章 天路&狼來了

鐵路的運載能力無法滿足經濟需求時,國家也會在現有單線的基礎上增加雙線或者複線,或許到那個時候今天存在的技術或財力問題早已不復存在。至於單線鐵路會車或超車的問題就更容易解決了,雖然一條單線不能滿足兩列火車並列行駛,但漫長的鐵路線上有大量的鐵路站點。如果需要會車或超車,只需要一道指令把其中一列停靠在火車站,等另一列駛過之後再出發就可以了。

當然了,這條鐵路價值巨大的同時,建造難度是真的高。

這裡面有諸多的技術難點,不能攻克的話,建設任務就無法順利繼續下去。

好在我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面對著困難艱險,硬是拿出了一套套施工方案。而負責施工的鐵路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們,在這裡真可謂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當然成果也是喜人的。

青藏鐵路建設,創造了藏省鐵路運輸史上的多項紀錄。青藏鐵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千米,最高點為海拔5072米;青藏鐵路也是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澤溼地和雪山草原,全線總里程達1142千米;青藏鐵路還是世界上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多年連續凍土裡程達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車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全長1686米的崑崙山隧道,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鋪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全長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橋,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達到100千米,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千米,是世界高原凍土鐵路的最高時速。

青藏線大部分線路處於高海拔地區和“生命禁區”,青藏鐵路建設面臨著三大世界鐵路建設難題:千里多年凍土的地質構造、高寒缺氧的環境和脆弱的生態。

藏自治區的安多縣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連續多年凍土地帶。青藏鐵路穿過凍土區有550公里,真正的較深的凍土地段近400公里。

青藏鐵路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550公里,不連續多年凍土區82公里。在這一地區施工,帶來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全球變暖帶來的氣溫升高,會使凍土消融,二是人類工程活動會改變凍土相對穩定的水熱環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減小,導致植被死亡等,將涉及更大面積的凍土消融。

為了攻克凍土難題,我國科學家採取了以橋代路、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解決的千年凍土所帶來的的難題。另外,青藏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佔全線85%左右,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60%。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紫外線強,自然疫源多,被稱為人類生存極限的“禁區”。

為了戰勝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保障鐵路建設者的生命健康。鐵道部、衛生部在我國工程建設史上第一次聯合下文,對醫療衛生保障專門作出詳細規定,並投入近2億元,在全線建立醫療衛生保障點。建立健全了三級醫療保障機構。鐵路沿線共設立醫療機構115個,配備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可得到有效治療。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安排職工到低海拔地區輪休。青藏鐵路在關注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紀錄。青藏鐵路開工以來,累計接診病人45.3萬多人次,治療腦水腫427例,肺水腫841例,無一例死亡,創造了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蹟。

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對此,青藏鐵路從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始終秉持“環保先行”理念,如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鐵路全線建立了33個野生動物專用通道;為保護溼地,在高寒地帶建成世界上首個人造溼地;為保護沿線景觀,實現地面和列車的“汙物零排放”;為改善沿線生態環境,打造出一條千里“綠色長廊”。這些獨具特色的環保設計和建設運營理念,也使青藏鐵路成為我國第一條“環保鐵路”。

總之這條鐵路,對我們這個國家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也太必要了。

青藏鐵路的建成,絕對是值得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事情。周方遠就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表示祝賀。當然了,他在微博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