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反抗軍的殘黨們達成“合作”協議並不困難,因為他們和殺手聯盟、神武會這些仍處於正常運作狀態的組織不同。
如今的反抗軍,說得好聽點叫殘兵敗將,說得難聽點那就是喪家之犬。
“鐵幕之炎”當天,哥薩克遊騎兵和鐵血聯盟就直接損失了95%以上的正面戰力,其領導層更是幾乎全滅。
隨後的一週,在“茶宴”的幕後策動下,各地的FCPS趁機對這兩個指揮系統陷入癱瘓的組織展開了清剿行動,清剿的目標就是他們隱藏在歐亞大陸各處的秘密據點。
或許有人會奇怪,既然聯邦早就知道這些據點的位置,為什麼此前一直沒去動他們呢?
其實這也是情報戰的常識之一——只在最關鍵的時刻使用情報。
簡單地說:對一個已知的目標,你知道它的存在,但不去動它,就可以監視它,甚至利用它,直到某個不得不對它採取行動的時刻、或者一個對你來說能獲得最大利益的時機,再動手。
而你若是一得到情報就立刻對目標採取行動,那很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你的組織裡也有對方的臥底,你的貿然行動,對對方來說就是“關鍵時刻”,於是,你剛要行動,那個臥底就把情報傳了回去、然後跑路了;接著,你帶領人馬衝過去,撲了個空,或者沒能把對方一網打盡,結果對方剩餘的人就這麼脫離了你的監視,此前你派去的情報員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而且對方經過此事猜到了你那個情報員的身份,將其嚴刑拷問一番,又榨出了不少關於你方的情報,最後還把你的情報員宰了。
因此,在情報戰中,“知道而不動作”是很常見的操作;尤其是組織和組織之間的博弈,最考驗的就是那些深度的、長期的潛伏人員……有些時候,為了保護某幾個重要的臥底,故意在正面戰場上送掉成百上千條性命都是在所不惜的事,這叫“舍小為大”、“虛虛實實”,用眼前的犧牲換取更大的勝利。
當然,這些事……一般不會讓底下計程車兵們知道,更不會讓民眾知道,很多時候連資料都不會留下;只有極少數的決策者和當事人,才會知曉這些埋藏於戰爭殘酷外表下的、更深層的黑暗……他們中的大多數,也都選擇了將這些秘密帶進棺材裡。
言歸正傳。
FCPS進行清剿的時機,無疑就是“最佳時機”,當那些反抗組織因正面戰場的全軍覆沒陷入混亂之時,FCPS在一週之內就端掉了所有自己已知的據點,並透過從那些據點裡蒐集到的電子資料、紙質資料、以及口頭情報(嚴刑逼供總會有人招的,不過招的人本身未必知道太多)……他們又發現了不少以前尚不知曉的新據點。
就這樣,聯邦順藤摸瓜,砍瓜切菜,除了東亞地區之外,整個歐亞大陸的反抗組織幾乎被趕盡殺絕。
再加上,由於龍井的計謀,“鐵幕之炎”帶給民眾的附加傷害全都甩鍋給了反抗組織,這讓原本還有相當多群眾支援的反抗軍直接變成了過街老鼠;以前反抗軍在陷入困境時,還可以暫時解散人馬,分散隱藏到民間去,可現在……老百姓一聽是反抗軍,舉報你算是客氣的,直接把你打死都有可能。
綜上所述,如今在納爾維克的這些哥薩克遊騎兵和鐵血聯盟殘黨,已可說是這倆組織的最後一點香火,漢娜這個臨時司令,也的確就是他們最後的領袖。
眼下,聯邦的海陸聯合作戰部隊已兵臨城下,他們……自然是來踩滅這最後一點火苗的。
在這種孤立無援、十死無生的境地中,反抗軍哪兒還有什麼選擇?逆十字的人今天用了“合作”這詞兒,已經算是給面子了,若不是為了考慮到雙方的體面,說來“收編”你又能怎樣?
事實上,子臨給車戊辰安排的“B計劃”就是收編,即“萬一漢娜司令沒有答應合作,你們就把她也殺了,然後讓普拉託以鐵血聯盟副司令的名義接手指揮權。”
好在,漢娜稍作考慮後,還是答應了合作,姑且是保留了自己這個司令的性命;當然,她心裡也清楚,由這一刻開始……自己最多算是個傀儡了。
不過常言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此刻還是先考慮如何活著、扛過眼前的危機再說,組織的權力歸屬和復興是以後的事。
…………
事情進展的和計劃中一致,在簡短的交流和交接後,逆十字這支五人小隊中的三人——普拉託、卡爾和蘇菲,迅速接手了這個秘密基地的指揮系統。
普拉託用的自然還是“帕維爾·扎伊採夫”這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