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的大招,其實還是老一套,給皇帝上疏。
只不過,這一次他的措辭更加嚴厲,而且也陳述得更加悽慘。
袁可立在上疏這樣寫道:臣伏乞聖聽,以垂稿之軀誦言。昔先帝之年,臣耕讀於睢州,寒窗二十載,而後入仕。當時少年激昂,慷慨憤發。後有幸入東宮,為聖人之師,更是克己復禮、兢兢業業,不敢有怠。常憂患國政,或為君分勞幸甚矣!如今,臣老邁白髮,遠君千里,叫天不靈,叫地不應,何其悲哉?太史公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泰山與鴻毛何取?孟子曰:捨身而取義者也!今臣也有一死,求鑑別於皇上。
這分明,就是寫的一封決絕書。
不同的是,袁可立他的決絕,並不是白頭吟那樣的愛恨別離,他是寫自己馬上要去死了,而且還是自己想去死的。
為什麼要去死呢?
很簡單,這奏疏中也寫了,就是那十六字:老邁白髮,遠君千里,叫天不靈,叫地不應。
真夠悲慘的!
以前萬曆皇帝在位之時,期間發生過許多事情。而萬曆皇帝也是一個性格極及叛逆之人,因為他當上皇帝之後,朝政一直都是張居正把持,而張居正對他也管得非常嚴厲,甚至萬曆皇帝哪裡做不好,張居正都會當著別人的面怒斥他。
作為一個皇帝,自然受不了下面的臣子這樣,所以張居正一死,萬曆皇帝就開始叛逆了,不但讓張居正一家都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他自己還數十年不上朝,有時候導致朝堂之上許多衙門的職位都空了好幾年……
這是天啟皇帝的爺爺,那個時候,皇宮也很亂。萬曆皇帝寵幸鄭貴妃,後來又有了晚明三大疑案,而這些案件中的梃擊案,被針對的人就是天啟皇帝他的父親,也就是隻當了一個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
因為鄭貴妃的打壓,讓朱常洛整天戰戰兢兢,非常害怕。
父親作為太子都戰戰兢兢,作為兒子的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自然也是一樣,幼年的生活可謂是佈滿了陰雲。
那個時候,天啟皇帝被人稱作‘哥兒’,和弟弟朱由檢住在東宮,老師就是袁可立。
在朱由校、朱由檢兄弟幼年的時候,並不像皇嗣那樣萬般寵溺的,他們的父親都得不到寵溺,更何況是他們?
也就是那一段時間,只有幾個老師前來講課的時候,才能讓他們的心神稍稍安定,因為這幾個老師都是臣子,彬彬有禮,而且士大夫氣息很重,是皇權的忠實擁護者,也是正統的擁護者,他們自然是擁護太子的,所以也能在另一方面,給這兩位小皇子一種舒心的感覺。
至於讀書就別提了,要是天啟皇帝他真勤奮好學,又怎麼會喜歡做木工?
一個被皇帝耽誤的木匠,有時候想想也挺好笑的。
不過,雖然荒誕,但天啟皇帝也不是那種無情無義的人,更不是那種不尊師重道的人。
這一點,魏忠賢自然最清楚。
所以,當袁可立的這道奏疏送來之後,他看了一眼,頓時便慌張了。
將奏疏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魏忠賢並不是生氣,而是擔心和害怕。
這道奏疏,可千萬不能讓皇上看到呀!
可是,袁可立的奏疏,皇帝一向是要看的,因為尊重師生的身份。
所以,怎麼辦呢?
魏忠賢一時間也沒了主意,就找來了毛一鷺。
二人秘密相見,魏忠賢拿出袁可立的奏疏來,對毛一鷺說道:“你看這事兒怎麼辦吧?”
毛一鷺見這是袁可立寫的,想起以前袁可立任南京兵部尚書的時候,魏公公可是一直在想辦法對付他的,便趁機說道:“不如,我們趁機派人向皇上覲見,然後做好證據,汙衊他?”
“汙衊誰?”魏忠賢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主要是他找毛一鷺前來,並沒有要對付袁可立的意思,因為袁可立年紀確實是大了,六十好幾,就像他奏疏裡面寫的那樣,是垂稿之年。
什麼是垂稿之年呢?
稿代指稻草的莖稈,在成長的時候,稻草的莖稈是筆挺的,可是當稻穀成熟之後,便會因為要承受稻穀的重量而玩下來。等到後來,人們收割了稻穀之後,莖稈便會留下來曬乾,準備拿去燒掉了。
垂稿的意思,就是指將要被拿去燒掉的稻草莖稈,意思就是馬上就要灰飛煙滅,不存在了。
當然,魏忠賢可不是因為見到袁可立年紀大了,就有了惻隱之心,他可不是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