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6章 渾濁與動盪

黃土地,黃沙天。

灰塵漫漫,緬懷抿悲。

在一個渾濁、動盪的時代,已經垂垂老矣的袁可立,依舊堅強地挺直著身子,每日堅守在自己的職位之上。他不斷地,接收著來自秦川各地的烽煙火訊,又不斷地將訊息轉呈朝廷,同時還悲天憫人,像蘇景那樣將百姓全部扛在自己的肩膀上。

只不過,垂垂老矣的袁可立,肩膀不如正值青春的蘇景那樣有力,而且他也沒有蘇景那麼多鬼點子辦法,能想盡一切辦法弄來糧食。

所以,袁可立在山西,真的是舉步維艱。

特別是這種情況下,山西當地的鄉紳又不配合他,至於山西最大的商人團體晉商,則是早已經分崩離析,而對付他們的人是魏忠賢親自派來的人,也沒有給袁可立落到任何好處。

所以,袁可立只能仗著自己是天子老師的身份,不斷地向朝廷催糧。

袁可立要錢糧,魏忠賢會不會給?

會,他當然會!

且不說袁可立是天啟皇帝的老師,有這樣的關係存在,單單就說袁可立年邁又有身份,卻依舊堅守山西這種精神,魏忠賢就是欣賞的。

更何況,魏忠賢也知道天下都可以亂,但就是山西不能亂。

否則,那山西就會變成第二個遼東!

就像現在的遼東那樣,建州女真發展壯大,開始稱帝。

其實山西的位置,和遼東差不多,只不過遼東那邊是建州女真這個部落為患,而山西境外連線的則是草原遊牧民族韃靼。

一旦山西自己亂了,屆時韃靼肯定會趁虛而入。

到時候,山西便成為第二個遼東,肯定還有可能形勢更為糟糕。

後世流傳一句話,關於大明這個王朝的。

這句話是:剛烈的大明朝,向來不和親、不納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不錯,這句話確實是大明王朝在對外強硬的態度上,一個真實的寫照。

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個彰顯漢人氣節的民族英雄于謙,在皇帝被俘虜之後,面對敵人的雄獅抓著自己的皇帝來到北京城下,要求投降之際,他卻立馬扶植皇帝的弟弟登基,不肯對外妥協。

而後來,于謙也因此而遭受滅門之禍。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主要是對明王朝永樂皇帝遷都北平和崇禎皇帝吊死煤山的歷史事件的形容。

大明王朝建立初,山海關以外雖正式併入明王朝統制,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仍屬化外之地,而後元朝殘餘勢力也經常騷擾明王朝北疆蒙古邊境。為進一步打擊後元勢力和加強關外統制,保證北疆和關外穩定,防止國家的分裂,自朱棣登基以後就將國都遷至北京,至此北京是正式成為了明王朝的國都。因地理上北京靠近當時的邊關,民間稱之為“國門”,又因北京是皇帝所在地,所以民間對皇帝坐鎮北京稱之為“天子守國門”。

然而至崇禎皇帝時,內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在內憂外患的嚴重打擊之下,明王朝土崩瓦解,李自成大軍攻進京城時,崇禎皇帝至死不退,後吊死煤山,民間稱明王朝覆滅,崇禎皇帝吊死煤山的事件為“君王死社稷”。

後世的人,在評價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王朝之時,給幾個王朝的評價都是一個字。

比如,兩漢八百年,漢武帝滅匈奴,縱橫睥睨,得到的評價就是一個強字。

然後,李淵、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中期一度成立安西都護府,將地圖的版圖擴張到了中亞,又徵高麗戰吐蕃,令鄰國臣服,稱天子為‘天可汗’,所以得到了一個巨字!

後來,宋朝立足中原,雖然西有西夏作亂,北有遼國鎮壓,武力不濟,可是宋朝的經濟特別是北宋年間,達到了前無古人的程度,甚至數百年之後的明朝以及後來女真人建立的清朝都不能和它相提並論,所以得到了一個富字的評價。

到了大明,這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政權,便是因為‘不和親、不納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些特點,得到了一個烈字的評語。

烈,剛烈呀!

強漢、巨唐、富宋、烈明。

每一個字的評語,或者說是與朝代結合起來的稱呼,都恰如其分,非常貼切。

而朱元璋的後代們也很爭氣,或者說是朱棣的後代,因為他們始終都堅持祖訓,定都在北方。

若是將來,山西亂了,韃靼乘機攻打進來,那麼京城便岌岌可危。

但是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