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李淵收到從寧州傳來的戰報,叛軍首領楊文幹在激戰中被部下殺死,其首級也被送給秦王李二以表降意。 李二正攜帶楊文乾的首級班師回朝。 李二騎在戰馬上,心情複雜。 他並未料到事情會如此順利,楊文幹竟然真的被部下砍殺。 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但也讓他對未來的路更加謹慎。 大軍行進在回長安的路上,士兵們士氣高昂,他們為秦王的勝利而感到自豪。 而李二則一直在思考著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他知道,自己雖然已經平定了楊文乾的叛亂,但太子和齊王的爭鬥仍然在繼續。 他必須小心應對,以免被捲入其中。 回到長安後,李二立刻前往太極宮,向李淵做了彙報。 他詳細描述了平叛的經過,以及楊文幹被殺的經過。 李淵聽後默然片刻,然後嘆了口氣:“二郎,你做得很好。” 李二低頭道:“謝父皇誇獎。兒臣會繼續為父皇分憂,為大唐盡忠。” 李淵點了點頭:“你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李二應了一聲,並沒有立即退出去,用疑問而期待的目光看著李淵。 “你還有事?”李淵問道。 “如今楊文幹叛亂已平定,太子謀反之事是否可以定罪?”李二小心謹慎道。 李淵沉默了片刻,這個問題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 無論是太子還是秦王,都有自己的野心和慾望,但身為國君,他必須要維護大局,確保國家的穩定和繁榮。 “此事朕自有定奪,你先回去休息。”李淵看了一眼李二,淡淡道。 李二嘴角動了動,似乎還想說什麼,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然後,慢慢退出了太極宮。 他走出宮門,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父皇當初叫自己率軍平定楊文幹叛亂之時,曾對自己說過,如果平定了楊文幹叛亂後,會重新立儲。 可是,今日父皇對此事閉口不提,這麼說來,父皇是要變卦了。 他已經隱隱約約察覺到,父皇可能不會重新立儲了。 李二心中有些不甘,但他也明白父皇的苦衷。 身為國君,必須要權衡各方利益,不能輕易做出決定。 如果能夠生擒楊文幹,押他回長安與李建成對質,或許能夠藉此機會扳倒李建成。 然而,現實是楊文幹在自己到來之前就被人殺死了,連同那個前去傳召的宇文穎也被殺了。 換句話說,如今是死無對證。 李二深知,這樣的情況會讓父皇更加難以做出決定。 他一定會考慮支援李建成背後的關隴勢力,從而將此事冷處理,讓李建成繼續當他的太子。 這樣的結果讓李二感到有些沮喪,但他也明白自己必須要冷靜應對。 他決定更加努力地表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讓父皇更加信任自己。 正如李二所推測的那樣,幾天後,李淵下了一份詔書。 這份詔書的內容,讓朝野上下都感到意外。 李淵下令流放了東宮的幾名臣僚,他們被認為是挑撥皇子之間的關係,煽動楊文幹叛亂的人。 他們的罪名被一一列舉出來,雖然其中有些罪名看起來並不成立,但誰也不敢質疑皇上的決定。 同時,齊王府的幾名幕僚也被處置了。 他們被認為是攛掇別人乘機誣告太子和秦王,試圖引起太子和秦王矛盾的人。 這個罪名看起來有些牽強,因為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他們與這些事有關。 但是,也沒有人質疑皇上的判斷。 此外,秦王府的一名幕僚也被降職了。 他的罪名是挑撥離間皇子之間的關係,這個罪名看起來更加可疑。 因為李二平定楊文乾的叛亂,是大唐的功臣,不應該有任何罪名。 但是,皇上的詔書已經下了,誰也不敢提出異議。 李淵這一手,不偏不倚地給了每個人一個警告,使得大家都感到心中不安。 這份詔書,表面上算是暫時平衡了幾個皇子之間的關係,但李淵不知道的是,暗地裡卻引起了更大的爭議和猜疑。 朝堂上,大臣們也開始議論紛紛。他們雖然不敢公開質疑皇上的決定,但私下裡都對這份詔書的公正性表示懷疑。 這也使得原本已經複雜的皇子之間的關係更加撲朔迷離。 不止李建成、李二和李元吉被各打五十大板,就連李玄也受到牽連。 李淵下旨,命令李玄去南方接替李孝恭。 因為在不久之前,李孝恭也遭人誣告,被調回了長安。 李玄正好前去接替李孝恭,被朝廷授予揚州大都督,統攝江淮及嶺南諸州。 同時,李玄的軍權被收回。 而他訓練出來的陌刀軍,也收歸李淵麾下。 李淵知道這支陌刀軍的威力,直接由他統領。 李淵對李玄說:“考慮到你曾經經略過南方,朕對你十分信任,因此特意將這重任交給你。”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和無奈,但更多的是堅定和決心。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