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glorious moing (castlestorm edition) 戰爭進化史bgm)
視覺離開虎部的大廈後,在萬里之外的地下生命維持基地中,盧安嘴角露出一個微微的彎弧,用令人發省的語調,低聲說道:“認為我是多管閒事嗎?呵呵”盧安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我非常不想承認血統論,但是人類似乎真的還在進化”
#
進化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科學理論。人類據此評判自然界的物種,但是在根據此理論評判人類自身哪一個種族更加優秀的時候,卻屢屢遭到現實的挑戰。
日耳曼人認為日耳曼人是最優秀的。無論在體能還是智商上。但是體能被非洲人吊打,智商也無法壓制亞洲人種。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不在用進化論套用人類的。——甚至丟擲理論,認為人類的進化已經停滯了。
其實進化並沒有停滯,只是人類在體能和智商上的進化已經非常微弱了,但是在另一個指標的進化,人類卻因為單體視角的原因不去看。而這個指標卻非常重要,貫穿了人類文明史。
#
在討論進化之前,先確定進化定義,進化和馴化的分別。
進化——物種為了發展成高階段,而做出的改變。
馴化——物種個體為了滿足外部允許生存條件,而做出的改變。
對人類這個物種來說,進化和馴化,是同時進行的,而人類是個體,習慣用個體的視角來比較個體差異,從個體的智商,體能,耐力來比較物種優劣,所以分不清的物種進化和個體馴化。
#
現在盧安開始確信,人類在進入文明史以來的,進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快。而且在進入近代後還在不斷加速。——這個進化指標並非每個人的個人體能,每個人個人智商。而是每個人的叢集感(社會性)。
何為叢集感——當一個人,在一個海島上,突然出現了另一個人,這個人處於危險中,另一個人會不顧生命危險的去救這個人。因為這個人可以交流可以陪伴。(因為大部分人知道一個人留在海島上絕對會發瘋。不願意選擇發瘋,所以違背個體私利的原則去舊另一個人)
這是人類基因中,給每個人的烙下的社會性。——一旦脫離的社會,叢集感就會用,孤獨寂寞來提示個體去尋找其他個體,構成社會。如果社會不夠大的,大概只有幾人,在看到新的同類時,也會邀請其加入。而不是的對其壓迫。
#
但是這個指標是有限的,當群體大到一定程度。每一個個體對叢集的責任感就單薄了。而叢集到底發展到多大的時候,每個人對叢集的感覺才會單薄呢?各個民族在這個指標上很顯然不一樣。
而且也極難測試。因為在和平年代,每個人肯定都會激勵的發出我為社會的豪言壯語。而真正種族叢集在真正遇到危機的時候,人的語言和行動是不一致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指標在人類進入文明史以來,正在飛速這個進化。
#
人類對叢集的需求是一種客觀生物性。這個生物性,談不上對和錯,只是現在在人類發展時,這種生物性很有必要。而且這種生物性也有被錯誤利用的時候。
例如傳銷也就是利用了這種人類的生物性,加強每個人的交流,以至於讓所有人都在叢集的信任中,以至於被警察捉了,都會做出愚蠢的抵抗。而一些邪教組織,也是利用這種生物性,執行沒有理智的群體暴力。
#
人類的某種生物性的變化到底屬於進化還是訓化,很簡單。
進化:從叢集角度上,對物種有利。
馴化:從個體角度上,對個體有利。
而對個體有利不一定,卻並不一定對族群自由發展有利,例如人類訓化的物種,一旦脫離人類的養殖,在自然界會面臨嚴重的淘汰。而對叢集有利,不一定對高度進化的個體有利。比如盧安。
穿越到這個世界後,盧安不可謂不苦逼。——盧安需要一個大的社會,總會在一些事情上做出一些看起來不有利於自我個體的付出(比如說盛儒星這次所說的多管閒事),但是又小心翼翼的確保自己在這種付出後,自己能夠活下來。
盧安是橫跨兩個時間線的存在,現在就能很明顯的透過對比感覺到兩個時間線上的東亞大陸民族在平行世界的差異性。
而在過去盧安糾結就糾結在,自己過強的叢集歸屬感上。而且盧安的這種生物性還被預演給加強了。——因為預演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