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82 堆積的體系

盧安導力飛機按照現實世界的機械設計角度來看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次品,單單這一個飛機裡面看似鼓鼓的卻裝了大量一次性結構。

整個飛機在做探測任務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探測一次就完蛋。 因為有預演,所以盧安的才會這樣設計。這些飛機在預演中如果選擇自殺性探測,能夠很快得到結果,在該預演的七分鐘時間裡會對資訊進行統計。如果是真正戰鬥的話,盧安一定會準備幾百個這樣的飛機,以此檢測龐大的戰場,然後將每一家飛機的結構都觸發一次。大量的資料需要分析,所以七分鐘預演的時間工作還是挺繁忙的。這些時間幾乎安排的滿滿的。

而在現實中不觸發機構,飛機就照樣能夠飛。所以盧安的機械設計是隻增加可能性。但是並不考慮所有可能性都爆發後的後果。

以其中一個設計為例。

飛機在靠近地面會彈出眾多的球,每一個球都連著線條,就像悠悠球一樣。

每一個球體在懸在半空的時候,會爆射出無數針頭大小的結構,這些針頭大小的結構,這些針頭包裹著無阻膜撞擊地面後,後半段由於包裹無阻膜,會反彈針頭原路返回到球體上,整個悠悠球的結構會爆發兩撥針頭,當第一波反彈的針頭和第二波反彈的針頭中有部分針頭反彈的位置不一樣,說明該物體是運動的。只有該物體是在運動,所以才會讓兩撥針頭出現反彈位置不一樣的情況。只要確定到底是那到底是那一組針頭前後反彈不一樣,就能根據這一組針頭確定該物體的位置。

理論上和探測器發射能量掃射地面,在目標反射後,對目標進行判斷,正常的儀器發射的能量是超聲波,或者是各種頻段的電磁波。而現在盧安的這個設計是細小針頭,碰到目標後能夠回彈一部分的針頭。

當針雨爆射的時候,只有死物會一動不動,活物絕對是會動的。在預演中釋放這種現象,就能測到到底是哪一個位置上有敵人。當然這種只能測一次的東西只有盧安藉助預演才能有效利用。

飛機上垂下的悠悠球射完兩撥後,就會透過連線線條,將震盪的資訊傳給飛機,而飛機上的導力體系經過處理後,

內部發射超音速氣流的結構就會啟動,上千個管道內的超流體匯聚撞擊,最後形成一束超流體氣流。這一束氣流發射出去後,這個飛機就散架了。 當然就算這個飛機不散架也會墜毀,垂下的幾個悠悠球結構盧安壓根就沒設計回收系統。飛機下面垂著七八個這樣的東西也就甭想飛。會直接墜毀。

這種設計就最能反映盧安現在和這個世界科技設計迥然不同的地方。能在預演中完成,就不要考慮現實中做這個工序是否合理不合理。

只要在預演中獲取足夠精確的資訊,而現實中,這種飛機用來打擊的彈丸只攜帶幾枚就足夠了。用不著多,如果用來打人的話十個彈丸就能把對方打的死的不能再死了。如果用來攻擊車輛,一個茶杯大小,二兩重的鋁熱劑彈頭在無阻膜的覆蓋下從兩百米的高空投擲下來。足夠灌頂攻擊了。

現在盧安已經擁有超視距打擊對手的方式了,目前的實驗中,盧安已經成功在五十公里外擊完成了對地面目標的捕捉,但是目前盧安還在鑽研技術,因為飛機現在透過兩撥針頭發射後反彈的探測手段,根本無法準確識人。目前的結構只能探測活物。活物這個概念範圍是很大的。

總不能感覺到是個活物,就給對面來一發吧。當然如果是主世界的的超能狀態,憑藉自己現在的超能增強的軀體強度,七分鐘的時間是可以飛過去看一看情況的。但是七分鐘的時間就跑這一趟,不符合盧安有效利用時間的理念。

現在如何隔著上五十公里甚至是上百公里準確的確定目標身份。這是盧安在技術上糾結的地方,目前為止只有給探測飛機帶一個手機,拍攝照片然後傳送回來。可以完美的確定視距外的情況。

但是這又不符合盧安另一個理念,那就是廉價和省錢的理念。盧安也明白自己這要求太苛刻了。目前自己最敏銳的感知器官就是眼睛。也只有透過“看到”接受光線的方式,才能最有效的確定情況。而自己現在硬生生的是想要透過超能來感知遠方的情況,這非常苛刻。

盧安算了一下,自己製造的超能結構恐怕要在奈米的精度以上,用超能結構傳遞和接受這麼大的資訊量。盧安已經確定自己大腦中的超能結構應該是這個精度,否則是不會有蛙視這種感知的。

當然這只是目前擋在盧安面前的一個技術瓶頸,三個個無阻膜覆蓋水平面,交疊形成交點,可以產生的尖銳角,就能製造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