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道:
“你前日打虎時,曾說有降龍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
原來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見三藏搶白了他這一句,他就發起神威道:
“不要說,不要說等我與他再見個上下”
只見這猴王拽開步,跳到澗邊,使出那翻江攪海的神通,把一條鷹愁陡澗徹底澄清的水,攪得似那九曲黃河泛漲的波。那龍在於深澗中,毫不理會,過了半天,突然跳將出去,罵道:
“你是那裡來的潑魔,這等欺我”
那行者道:
“你莫管我那裡不那裡,你只還了馬,我就饒你性命”
那龍道:
“你的馬是我吞下肚去,如何吐得出來不還你,便待怎的”
行者道
“不還馬時看棍只打殺你,償了我馬的性命便罷”
他兩個又在那山崖下苦鬥。鬥不數合,這龍將身一幌,變作一條水蛇兒,鑽入草科中去了。猴王拿著棍,趕上前來,撥草尋蛇,那裡得些影響?急得他三尸神咋,七竅煙生,唸了一聲絡字咒語,即喚出當坊土地、本處山神,一齊來跪下道:
“山神土地來見。”
行者道:
“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心”
二神叩頭哀告道:
“望大聖方便,容小神訴告。”
行者道:
“你說?”
二神道:
“大聖一向久困,小神不知幾時出來,所以不曾接得,萬望恕罪。”
行者道:
“既如此,我且不打你。我問你:鷹愁澗裡,是那方來的怪龍?他搶了我師父的白馬吃了?”
那二神道:
“大聖自來不曾有師父,原來是個不伏天不伏地混元上真,如何得有師父的馬來?”
行者道:
“你等是也不知。我只為那誑上的勾當,整受了這五百年的苦難。今蒙觀音菩薩勸善,著唐朝駕下真僧救出我來,教我跟他做徒弟,往西天去拜佛求經。因路過此處,失了我師父的白馬。”
二神道:
“原來是如此。這澗中自來無邪,只是深陡寬闊,水光徹底澄清,鴉鵲不敢飛過,因水清照見的形影,便認做同群之鳥,往往身擲於水內,故名鷹愁陡澗。只是向年間,觀音菩薩因為尋訪取經人去,救了一條玉龍,送他在此,教他等候那取經人,不許為非作歹。他只是飢了時,上岸來撲些鳥鵲吃,或是捉些獐鹿食用。不知他無知,今日衝撞了大聖。”
行者道:
“先一次,他還與老孫侮手,盤旋了幾合。後一次,是老孫叫罵,他再不出,因此使了一個翻江攪海的法兒,攪混了他澗水,他就攛將上來,還要爭持。不知老孫的棍重,他遮架不住,就變做一條水蛇,鑽在草裡。我趕來尋他,卻無蹤跡。”
土地道:
“大聖不知,這條澗千萬個孔竅相通,故此這波瀾深遠。想是此間也有一孔,他鑽將下去。也不須大聖發怒,在此找尋,要擒此物,只消請將觀世音來,自然伏了。”
行者見說,喚山神土地同來見了三藏,具言前事。三藏道:
“若要去請菩薩,幾時才得?我貧僧飢寒怎忍”
說不了,只聽得暗空中有金頭揭諦叫道:
“大聖,你不須動身,小神去請菩薩來也。”
行者大喜,道聲:
“有累,有累快行,快行”
那揭諦急縱雲頭,徑上南海。行者吩咐山神、土地守護師父,日值功曹去尋齋供,他又去澗邊巡繞不題。卻說金頭揭諦一駕雲,早到了南海,按祥光,直至落伽山紫竹林中,託那金甲諸天與木叉惠岸轉達,那菩薩遂降蓮臺,徑離仙洞,與揭諦駕著祥光,過了南海而來。那菩薩與揭諦,不多時到了蛇盤山。卻在那半空裡留住祥雲,低頭觀看。只見孫行者正在澗邊叫罵。菩薩著揭諦喚他來。那揭諦按落雲頭,不經由三藏,直至澗邊,對行者道:
“菩薩來也。”
行者聞得,急縱雲跳到空中,對他大叫道:
“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生方法兒害我”
菩薩道:
“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行者道:
“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來,讓我逍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