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習代數一次方程畢,繼學幾何,以《形學備旨》為課本。
1902年與三弟訓慈就學於三七市董氏。董藹堂教國文,讀《綱鑑輯覽》;姚魯彥授英文;在大哥屺懷處閱讀“時務報”等刊物,尤喜閱讀《新民叢報》、《新小說》、《浙江潮》、《警世鐘》等書刊。
1903年應童子試,揹榜第151名;11月隨父赴寧波參加府試,得第一名。
1904年2月至寧波應院試錄取為第5名。是年3月入慈溪縣中學堂,列甲班;組織“覆滿同志社”進行反清活動。
1906年轉入寧波府中學堂求讀,後退學。
1907年入浙江高等學堂就學,被推為學生代表,參加“浙路拒款會”;剪去辮子,思想激進。
1909年與楊宏農(楊品仙)女士結婚。(楊1919年因產褥熱症病故)
1911年浙高畢業,列第四名;秋應上海《天鐸報》之聘,任撰述,開始用“佈雷”筆名。
1912年至1919年在寧波效實中學任教,加入同盟會,兼任寧波《四明日報》撰述,併為上海《申報》撰稿。長子遲(積泉)1914年生;次子過(積皋)1915年生;三子適(積皓)1916年生;長女琇(細兒)1918年生;次女璉(憐兒)1919年生。
1920年應上海商務印書館之聘,赴上海參加《韋氏大字典》編譯。
1921年至1924年任上海《商報》編輯主任;1921年11月,與王允默女士結婚(王於1970年病故)。反對軍閥,言論激烈,被工部局控告而受審於會審公廨。
1925年中共《嚮導》週刊經常轉載《商報》社論(系陳布雷主筆)。當時新聞界有“北惟顏旨微,南推陳畏壘”之說,顏旨微系北平《益世報》主筆。
1926年春,邵力子攜蔣介石親籤之照片贈陳布雷。
1927年與潘公展同至南昌見蔣介石。在南昌加入國民黨。4月,出任浙省府秘書長。5月,赴南京任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長。
1928年辭中央黨部秘書長職,赴滬任《時事新報》總主筆,兼辦“戊辰通訊社”,創辦《新生命月刊》。
1929年至1934年1929年6月,隨蔣介石赴北平。8月,奉派任浙江省教育廳長。其間,1930年,曾赴南京任###次長,後又任浙省教育廳長;1934年4月辭教育廳長;5月,赴南昌,任軍委會南昌行營設計委員會主任。
1936年至1945年任中央政治會議副秘書長;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副部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委員,並主持宣傳小組。
1946年任國府委員。
1947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代理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
1948年11月13日自殺亡故,終年59歲。
後記
陳布雷先生世居浙江慈溪西鄉官橋(現屬餘姚)。我忝為同鄉,自幼即對佈雷先生的大名和為人有所耳聞,私心敬仰其道德文章。
佈雷先生在反對清朝封建統治、鼓吹辛亥革命;反對北洋軍閥,支援北伐戰爭方面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他雖系一介書生,但他揮舞如椽巨筆,奮張撻伐,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著名於我國新聞界。他跟隨蔣介石之後,也有前後兩個階段。1935年以前,佈雷先生只是作為蔣的客卿,私心仍未能忘情於新聞或教育事業;在抗戰中為蔣撰文動員抗日救國,發揚民族正氣,亦發揮過一定作用。但佈雷先生深受封建教育,欲報蔣“知遇之恩”,立場先已鑄成大錯;及解放戰爭大局已定,仍不能自拔,終至深感前途渺茫,“油盡燈枯”,自絕於世。佈雷先生實為一舊時代之悲劇人物,其教訓足以貽後人深思。
1956年,我從某些著作如《××春夢》中,看到對佈雷先生的描寫似有不確之處,1978年之後,見報刊中有佈雷先生外甥翁澤永回憶記述舅父之生平,頗為中肯;及展誦翁老託人寄來之回憶文章,益覺其周詳而切實。後來又得到臺灣出版的《陳布雷先生傳》,經佈雷先生之弟訓慈(叔諒)先生之訂正甚詳。於是萌發撰述佈雷先生生平傳略的願望,七八年間寢饋於斯,查考解放前報紙所載佈雷先生之遺文,及蒐集、閱讀有關資料,不下數十萬言,經多方核對,數易其稿,乃成《蔣介石的國策顧問——陳布雷外史》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於1987年7月出版,轉眼間整整10年。10年來,我又陸續蒐集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