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國民之程度,保持其秩序,當立法之際,一以國民多數幸福為標準。
(七)凡滿人安居樂業於民國法權之內者,民國當一視同仁,予以保護。
(八)吾人當更張法律,改訂民刑商法及採礦規則;改良財政,蠲除工商各業種種之限制,並許國人以信教之自由。
抑吾人更有進者,民國與世界各國政府人民之交際,此後必益求輯睦。深望各國既表同意於先,更篤友誼於後,提攜親愛,視前有加。當民國改建一切未備之時,務守鎮靜之態,以俟其成。且協助吾人,俾種種大計,終得底定。蓋此改建之大業,固諸友邦當日所勸告吾民,而滿清政府未之能用者也。
吾中華民國全體今布此和平善意之宣言書於世界,更深望吾國得列入公法所認國家團體之內,不徒享有種種之利益與特權,亦且與各國交相提挈,勉進世界文明於無窮。蓋當世最大最高之任務,實無過於此也。
王寵惠先生為孫中山賞識的黨員,精通法律,中、英文俱佳。孫中山於民國紀元前八年4月,在美國紐約以英文撰發《中國問題之真解決》(The True Solution of Chinese Question)一文,為王寵惠先生翻譯,文極流利。今見年方22歲,杭州高等學堂正科畢業,初入報界的青年記者陳布雷有此譯筆,自很滿意。
陳布雷後終被排擠而去。謂在《天鐸報》任事五月,酬薄事多,只為興趣關係,毫不計較;而年少鋒芒顯露,不自斂抑,漸為李懷霜所忌。李懷霜是時功名心熱,奔走於黃克強處甚勤,必深晚一時後始到社,酒食徵逐,所志日荒,陳布雷不喜其所為。一日,李突邀陳至其室,言社中經濟困難,君之月薪,只能發30元,其餘10元,將填給股票,陳答應。又數日乃遣人示意,謂論說一欄宜以莊乘黃為主撰,陳君但撰短評可也。陳布雷知不可留,即日收拾行裝,辭職歸裡。半年之報館生活,暫告結束,離開了《天鐸報》。
他將還鄉離滬時,戴季陶與周浩方創辦《民權報》。姚雨平、葉楚倫辦《太平洋報》。鄧家彥、邵元衝、甯調元創《民國新聞》,均有約他相助之意。陳陶遺與其友人雷季興正接盤《申報》,亦約他入館任撰譯。陳自思民國成立,此後報紙,宜鼓吹建設,非可長以摧陷廓清之偏鋒論調炫眾而導亂,故僅允陳陶遺為擔任西報翻譯。另一原因,是家鄉長輩,認為十里洋場繁華世界的上海,不適宜於青年獨居,勸陳依仁和陳的舅父,勿再讓陳布雷留滬作記者。陳依仁堅信自己長子能慎獨,勿涉於邪。時適寧波一批教育界和地方士紳,發起創辦私立效實中學,知陳布雷不作記者,遂聘請任課,陳布雷應聘。至於《申報》譯述記者應聘與否,經請示父陳依仁,得到同意,始去函陳陶遺。此是兼職,按期將譯稿寄《申報》;《申報》以外國報刊五六種寄贈,作為報酬。1912年(民國元年)陳布雷23歲,開始在寧波效實中學教書。初任教職,他亦頗有興味;但興趣仍在新聞事業,故閱覽英、法文書報最勤。課餘每三日必譯稿一篇,寄登上海《申報》,署名“曰彥”,至暑假後始停寄。自民國元年到民國九年,陳布雷家居、教書兼治家產。9年間,父故妻亡,家事煩忙,生活至為黯淡。民九上半年,陳布雷兼任寧波《四明日報》撰述,每日上午在效實中學授課,下午到報社寫短評一二則,“隨感錄”六七百字,日日如此。他的老師兼姊丈馮君木先生,最喜讀其所寫“隨感錄”,謂“筆墨與思想,均非海內報紙所多見”。他自己說:“實溢情之譽也。”
txt小說上傳分享
進《商報》撰評論
1920年6月,他應上海商務印書館之聘,赴滬任《韋氏大字典》編譯。工作餘事,喜閱哲學及時事之書籍,亦常與人通訊論學。妻亡哀傷之後,改換環境,心情漸舒,生活安定。民國八年,歐戰結束,巴黎和會開幕,國人無不關心時局。我拒籤對德和約,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激起“五四運動”。國人求“新聞渴”之飽飲外,“求知慾”更切。上海有寧波同鄉趙家藝與應季審發起創辦《商報》。出資者廣東湯節之。資本不多,卻能羅致人才,於民國九年冬開始籌備,民國十年元旦創刊。編輯部陣容:總編輯:陳屺懷;編輯主任:陳布雷;電訊編輯:潘公展;本埠新聞主編:前為沈仲華,後為朱宗良。編輯有鄧逸虎、陳鐵生等。兩陳兄弟為民初《天鐸報》主將,“佈雷”已聞名。入《商報》後以“畏壘”筆名撰刊評論,光芒四射,震動報壇。其文見報,人皆爭誦。潘公展用最新、最經濟編法,有條不紊的分列要聞與電訊,有系統的處理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