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洞里路滑,大帥小心走好……”趙榮正在前面領路,他登上石壁下方積土堆成的土丘時,也驚呆了:洞頂一塊狀似華傘的鐘乳石不緊不慢地向下滴水,在正下方對應處的土丘上凝成一團長約八尺的鐘乳。那鍾乳三面隆起,中間凹陷,恰似一尊天造地設的神座,正對著前上方的“天窗”。

“天數呀!”趙榮正楞了許久,發出一聲感嘆,“這裡不正是上天為大帥預設的帥位嗎?”

蘇元春無言地朝“帥位”望了一陣,又踱出洞外繞到上方的“天窗”向下俯瞰,洞裡的“帥位”、祭壇,一應景觀一覽無餘。他暗暗驚詫:趙榮正說這些都是天數,連城的白玉洞、將山的龍元洞,難道真是上天在冥冥之中為本帥造化出來的?

蘇元春見山頂近在眼前,率眾人攀援而上。夕陽西下,西面天際一片橙紅,他問蔡希邠:“城西兩座山頭叫什麼名字?”

“左邊是公山,右邊是母山,合稱公母山。來自安南的平而河和水口河在山下匯成麗江,繞過龍州後依次匯入左江、邕江、西江,最後由珠江入海。”

蘇元春在山頂坐下,環顧已經動工的龍州城垣和城西的公母山、蜿蜒繞過龍州城的麗江,以及西邊天際漸漸暗淡的晚霞和綿亙不斷的邊境山脈,連月來反覆斟酌的戍邊思路又在他的心底湧動:將山是龍州城外最高的山頭,為了加強城防,應以將山為中心建設龍州要塞,至於名稱,也叫連城好了,憑祥的連城先建,叫大連城,龍州的連城後建,就叫小連城……

第六十一章 九天諡予憫臣忠(…

“總鎮大人……”幾位部將跪在陳嘉床邊痛哭失聲。

老醫官黯然搖頭:“大帥,在下已經無力迴天了。”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蘇元春腦子裡仍是一片空白。他的鼻子一陣陣發酸,楞楞地看著陳嘉瘦削蒼白的臉龐,去年赴邊的時候,還是活生生的一條漢子,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二十年來生死與共的老兄弟就這樣不聲不響地離他而去。

莫寓道規勸道:“大帥節哀,弟兄們都在看著你啊!”

是啊,人走了,後事還得辦。蘇元春強使自己鎮靜下來,吩咐蔡希邠等人:“你們先安排一下,儘快移靈到粵東會館,一切按照邊境習俗辦理。董師爺,請你草擬文稿電稟李撫院、張香帥,請求朝廷依例憮恤。”楊玉科死後,清廷授予“武愍”的諡號,準在雲南大理和鎮南關建祠紀念,陳嘉的品級功績都不在楊玉科之下,他能為陳嘉做的事情只能是這些了。

蘇元春親自護送,將陳嘉遺體移到粵東會館,按邊境習俗擺設靈堂舉辦道場。

下人備好文房四寶,蘇元春拿起毛筆略一沉吟,含淚寫下兩行輓聯,寄託自己的無盡哀思:

廿餘載助我戎行,自來轉戰無前,群苗盡伏,迨至移軍援越,更建奇勳,當是時仗鉞揮兵,直摧鐵壁銅牆,欲使遠人輸白雉;

數十營推公飛將,何意凱歌甫奏,大樹旋凋,未能涉海吞夷,猶為遺憾,倘他日出師伐敵,定有云車風馬,仍隨舊部搗黃龍。

眾人見了無不掩泣,連隨同趙榮正前來弔唁的趙小荔也透過滂沱淚眼驚異地看著蘇元春。平時見這位“姐夫”常同大哥談詩論詞,以為是武夫附庸風雅的陋習俗套,想不到他的感情如此豐富,文采如此風流,在極度哀傷之際居然還能出口成章,一氣呵成地寫下這副天地同悲、鬼神共泣的豪壯長聯,難怪美麗端莊、多才多藝的貴州大姐會把終生託付於他。在這位十二、三歲少女心中,由衷的敬慕陡然增加了幾分。

男女青年跳起當地壯族祭神的師公舞、天琴舞,追思忠烈、超度亡魂。邊境軍民連日弔唁,絡繹不絕,廣西沿邊各府廳州縣父老鄉紳聯名上書請願,請求為陳嘉設立專祠,列入祀典,每年春秋由地方官府組織公祭,以慰忠魂。

朝廷的復旨很快發到龍州:原貴州安義鎮總兵、記名提督陳嘉裹傷力戰、屢建奇功,忠勇可嘉,准予按從一品官例議恤,諡號“勇烈”,追賞騎都尉世職,並將其生平戰績付國史館立傳。

葬禮過後,陳嘉的靈柩由其子陳翰書扶歸故里,葬於荔浦縣五鳳嶺。

光緒十四年,朝廷再下諭旨:為表彰陳嘉抗敵有功,準在龍州建祠,春秋祭祀,以表忠烈。

蘇元春親自督軍興建,在龍州城內千總街修建氣勢威武,飛簷盤龍的陳勇烈祠。專祠大門兩側刻著光緒皇帝親自擬寫的楹聯:

一戰功成寒寇膽,

九天諡予憫臣忠。

第六十二章 粵督張之洞

李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