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

,"不知主上打算如何均給民田?"

對於田豐的提問,蔡吉自是早有準備,就聽她朗聲介紹道,"孤欲將無主之田一分為二:一曰永業田,耕種滿五年者,可世襲租售,以林荒之地為主;一曰丁口田,不準買賣,年老身死還歸官府。"

"永業田…丁口田…"田豐沉吟了一下又追問道,"如何分授?"

蔡吉聽田豐如此一問,便知這老爺子來了興致,心中大喜的她又跟著補充道,"凡十五歲以上男丁,每人授丁口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寡妻妾授丁口田三十畝,若有子嗣則加授永業田二十畝。另有奴婢者,奴每人授丁口田八十畝,婢每人授丁口田二十畝,人數不限。"

這一次蔡吉的許諾可算是讓在場的文武官僚們驚豔了一把。但見高納立連忙抬起頭,兩眼放光著追問道,"奴婢所得丁口田可歸戶主?"

"當然。"蔡吉十分爽快地點頭道。她現在需要的是足夠的勞動力和穩定的稅收。至於高納等地方豪強宗黨納完稅後如何同家奴分賬那是對方的私事。不過若是豪強宗黨盤剝奴婢引起民憤,那她蔡吉也不介意出手處置幾家土豪劣紳以平民怨。

一旁的劉義遜眼見蔡吉表現得如此大方,生怕自家主上一時大意讓高納這等地方豪門鑽了空子,於是趕緊插嘴道,"主上。不知均田制如何納稅賦?"

蔡吉手持摺扇輕叩虎口道,"孤打算借鑑曹丞相的戶調製。不論貧富貴賤,一律按授田紀錄繳納定額的租、庸、調。"

"何為租、庸、調?"田豐再次追問道。蔡吉剛才一系列有關均田制的縝密對答,不僅讓田豐好生見識了一番傳說中"女中管子"的風采,同時也讓他不再質疑均田制的可行性。因為在田豐看來,倘若如此穩妥、詳盡的計劃都無法實施,那冀州的官僚都可以回鄉養老去了。所以此刻的田豐對蔡吉和她的均田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並打心眼裡想知道更多有關均田制的細節。

蔡吉當然也沒讓田豐失望,當即語調簡練地解答道,"租。即田租;庸,即力役;調,則是戶調。由男丁隨鄉土所產而納。"蔡吉說到這兒頓了一下,轉而向在場的文武徵詢道,"至於租、庸、調之額度,孤以為還是由諸君來商議定奪為好,畢竟諸君比孤熟悉冀州。"

蔡吉對租庸調額度的態度贏得了在場文武的一致認同。上位者能有心提出新制度。那是勤政愛民,能搭起新制度的框架,那是才華橫溢,但要是連最為細節的內容都定死,那可就有些越俎代庖了。好在蔡吉對這方面的度一向掌握得很好,沒有讓在場的官僚們太過為難。

"依許都戶調。男為戶主者,每戶每年納絹三匹、綿三斤,女為戶主或次男為戶主者。每戶每年徵收減半。遜以為冀州戶調也可按此收取。"劉義遜說完,又斟酌了片刻補充道,"至於田租可按戶收取每年收取慄二石。"

一旁的高納聽罷劉義遜所定租調,不禁大驚失色道:"絹三匹!綿三斤!此調額太苛刻也!"

劉義遜本想反駁冀州人丁興旺,絹三匹綿三斤的戶調額度並不苛刻。可還未等他開口。蔡吉卻先一步頷首答應道,"現今冀州百廢待興。依孤看來,戶調就暫且定為,每戶每年納絹一匹、綿一斤或麻十斤。"

眼見蔡吉將戶調調整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額度,高納趕緊轉身朝蔡吉恭恭敬敬地俯身叩首道,"納在此代冀州百姓謝過齊侯仁厚。"

蔡吉之所以調整戶調並不是被高納說服,而是在她的記憶中均田制戶調的額度從未超過每戶絹一匹、綿一斤。所謂戶調其實就是人頭稅,因為漢末整個貨幣體系已然奔潰,於是曹操便將原來繳納錢幣的人頭稅,折算成了繳納布匹的戶調。不可否認曹操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奇才,但他對百姓的壓榨也確實讓人咂舌。

訂完租、調兩項額度,接下來便是涉及徭役的庸。漢末的徭役以軍事為主,從興修城池到運輸糧草都需要耗費大量勞力。這方面當然是太史慈更有權威。

不過這會兒的太史慈沒有就徭役提出自己的建議,反倒是皺起眉頭向蔡吉詢問道,"主上將冀州屯田制改為均田制,那軍屯可還保留?"

屯田制是目前軍屯制實施的基礎,蔡吉更改了屯田制自然會影響到軍屯制。其實均田制也有相關配套是軍制,那就是府兵制。該制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535~551),歷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停廢,歷時約二百年。

府兵制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