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說著,他把地圖推向光義這面;是一張西蜀形勢圖,山川道路、關塞等堡、以及兵力配備,注得極細;但因為如此,一時反而無法細看,略略審視了一下,仍舊把地圖在皇帝面前放正了,好等他宣示。

“蜀中的劍門跟巫峽,號稱天險。不過,我不信有什麼鐵桶江山!”皇帝徐徐說道:“地形之險不足恃,可恃者只有人心。命將出師,不是為了攻城略地,是為了救百姓。你們要緊記著我這話。”

“是!”大家齊聲遵諾。

“天下非統一不可!不統一何來漢唐盛世?不過統一天下,先要人心歸服;徒恃武力,統一了也不會久,秦二世而亡,就是前車之鑑。為此,我不亟亟於徵討,總要視民心的趨向,因時乘勢,才是正著上策。”

趙普是主張平蜀最力的,聽了皇帝這話,記起他曾說過“孟昶慈惠愛民,恤刑勸農,是個有道之主”;深怕又攔置了平蜀之議,錯過大好機會,所以緊接著說道:“陛下仁厚;天下之福;蜀中百姓,早已歸心於我。聽趙彥韜說,成都有個叫唐季明的人,劈開一塊木頭,內有紫文緯書‘太平’二字,識答讖的人指出,這叫‘須成都破了,方見太平’。天與人歸,不取何待?再說孟昶,也不是早年的孟昶了,起居奢靡,那裡是個有道之主?伏乞宸斷,早定大計。”

“我心裡已經有主意了。也要聽聽你們的意見,只要說得有理,我的主意也可以改變。”皇帝轉臉看著光義:“你先說!”

“陛下要代南漢,就得先平蜀。自古以來,未有不平蜀而能統一天下的。曹彬,”光義回頭說道:“你熟讀戰史,為聖駕陳述,古來平蜀的事例。”

“是!”曹彬略想一想,從容陳奏:“秦吞蜀而益強,得以兼併六國;漢高祖資巴蜀之力,以取天下。三國之時,晉欲滅吳,必先入蜀,然後有‘王浚樓船下益州。’恆溫、劉裕、苻堅有圖天下之志,無不先有事於蜀;隋有蜀而平陳,唐由蜀而平蕭銑,臣以為蜀非坐守之地!蜀之為用,端在進取;王昭遠才具如何,因當別論,但張廷偉的謀略不能算錯,只不該妄想坐享其成而已。”

皇帝極注意他的話,隨即問道:“如果你是張廷偉,應該如何?”

“如臣為張廷偉,不勸王昭遠潛約北漢,只勸王昭遠出兵子午谷,奇襲關中。”

“何以呢?”

“關中為我所必救。我一遣大軍入函谷,北漢有可乘之機,自然勾結契丹,發兵南下。那時我首尾受敵,軍心震動;蜀軍力戰,則潼關以西,恐非我有了!”

皇帝悚然動容,不斷點頭。光義尤其賞識曹彬的見解,大聲說道:“先發制人、後發者制於人。請陛下即日下詔發兵,制敵機先。”

“少安毋躁!”皇帝很沉著地說:“我要知道每一個人的意見。”

視線掃過,由光義而趙普而曹彬,由曹彬而落在王仁贍臉上。

於是王仁贍毫不含糊地陳奏:“陛下平蜀,臣願效前驅。”

皇帝作了個嘉許的笑容,轉臉看著他右手第一位的李崇矩問道:“你呢?”

李崇矩以樞密使“參知政事”,為宰相的輔助,通稱“使相”;同時他又奉命“判三司”——監鐵司、度支使、戶部使,稱為“三司使”,分掌天下山澤物產、財用出納、戶口賦稅,“判三司”即為國家最高的財政職位。因此,李崇矩贊成平蜀的理由,與別人不同;他著眼於平蜀以後所能為國家帶來的財政上的利益。蜀中天府,物產豐盈,米麥絲茶、自足有餘,便既非王土,關禁阻隔,不能外運,等於貨棄於地。特別是劍南富順的鹽井,日產千斤;供應關中,可以免去淮鹽西運,千里轉輸之煩,於小民生計,大有裨益。

只要是於小民生計有益,皇帝無不欣然接納。平蜀之議,眾謀金同;皇帝認為不必多問了,說出他自己籌思已熟的主意:“發兵平蜀,原不可免;只是朝廷不能興無名之師,既然蜀主有勾結北漢圖我之心,則師出有名,即日下詔,準備平蜀!”

詔令必須出於宰相,所以趙普響亮地應聲:“臣敬聞。”

“不過我要大家特別記在心裡,雖稱平蜀,實在是收蜀,決不是代蜀。李崇矩!”

“臣在!”

“未曾發兵,你先替孟昶起造第宅;挑臨汴河風景好的地方興工,要華美寬敞些。即日畫圖來我看!”

“是!”李崇矩答道:“臣先相度好了地方,立即畫圖進呈。”

“好!”皇帝又看著王仁贍和曹彬說道:“兵貴神速,一鼓而下,方可以免除蜀中百姓兵連禍結之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