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歷史系和商學院的兩棲教授尼爾?弗格森是目前西方身價最高、影響最大的歷史學家,三十幾歲就贏得了自己的國際聲譽。《時代》週刊在2004年(也就是他40歲那年)把他評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主要根據就是他的通俗歷史寫作。他在學術起家階段,對幾個具體題目都進行過紮實的研究,在學術界普遍受到稱讚。他在1998年和1999年出版了《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兩卷,被稱為是他最後一次從原始檔案出發的原創性研究,也是他唯一在史學界廣受讚譽並多次獲獎的著作。眾所周知,羅斯柴爾德是《貨幣戰爭》一書的主角,也是《金錢的崛起:世界金融史》其中一章的主要部分。作為羅斯柴爾德研究的權威,弗格森對相關金融史的敘述舉重若輕、簡要精當。弗格森指出,羅斯柴爾德靠操縱情報和股市而大發戰爭財的傳說,一直神乎其神,但缺乏實際根據。特別是納粹為了反猶,把這樣的故事添枝加葉,把羅斯柴爾德塑造為一位利慾薰心的陰謀家。

《貨幣戰爭》則更進一步,稱羅斯柴爾德利用其種種陰謀詭計和關係操縱著全球金融市場,甚至包括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事實上,羅斯柴爾德確實圍繞著滑鐵盧之戰進行了一系列金融運作。

因為拿破崙戰爭的消耗,英國在1793—1815年間的國債增加了3倍,達到7�45億英鎊,是其年度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倍多。在倫敦的國債市場上,100英鎊面值的國債,交易價格從96英鎊一度跌到50英鎊以下,在滑鐵盧的前夜還不足60英鎊。一旦戰敗,投資人將更加懷疑英國政府是否還有本錢償還這麼巨大的債務,其國債價格當然更是不堪設想。

納坦?羅斯柴爾德在1799年才到達英格蘭,並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高度工業化的英格蘭北部購買紡織品運回德國銷售。他到1811年才進入倫敦的金融市場。不過,作為後來者,他有著一般的金融家所沒有的寶貴財富。他是一位國際商人,有豐富的經驗和網路打破拿破崙的封鎖,把英國的黃金偷運到歐洲大陸。另外,他和自古以來的猶太商人們一樣,靠家族關係建立了廣泛的國際銀行網路。幾個兄弟分別坐鎮維也納、巴黎、法蘭克福、那不勒斯。

當時英軍在威靈頓的指揮下轉戰歐陸,所有軍需乃至支付給盟軍的費用都需要用金銀貨幣支付。因為戰爭勝負未決,傳統的各種支票紙幣早已失去信譽。是否能拿到金銀,關係到英軍及其盟友的給養和存亡。在這種危局之下,英國政府於1814年1月委託羅斯柴爾德操辦金銀貨幣的轉運,預計的金額相當於60萬英鎊。到了5月,羅斯柴爾德給英國政府輸送了價值將近120萬英鎊的金銀,超出預計金額將近1倍,為英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2007年6月17日,在距離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20多公里的滑鐵盧戰場舊址,人們在模擬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的情景。當天,來自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荷蘭等國家的1000多名志願者模擬重現了192年前拿破崙在滑鐵盧與反法聯軍交戰的情景,吸引了數萬觀眾觀看。(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1814年4月,被擊敗的拿破崙宣佈退位而被流放到義大利的一個小島。但在1815年5月1日,他躲過監視逃回法國,立即獲得舊將們的擁戴,準備重整旗鼓,復興他的帝國。歐洲重新陷入恐慌。對此,羅斯柴爾德的第一反應就是大量購入金銀,以滿足英軍及其盟友的不時之需。1815年他轉手給英政府的金銀價值將近980萬英鎊,遠遠超出了他一年前籌集的金額。這些生意的佣金一般在2%—6%之間,利潤豐厚。他如此不惜血本買斷金銀,算計的仍是和拿破崙的戰爭將是一場持久戰。但是,在這個關鍵的問題上他失算了。1815年6月18日,反法聯軍與拿破崙在比利時的滑鐵盧進行大決戰。誰勝誰負,雖然沒有人有能力預知,但如果有人能比別人早一步知道結果,他就賺個盆滿缽滿。如果反法聯軍贏了,英國國債的行情就會看漲,做多就行;反之,做空就行。結果滑鐵盧一戰,拿破崙被決定性地擊敗,羅斯柴爾德則守著一大堆隨著和平的到來而迅速貶值的金銀。他準備用這些硬通貨所支付的戰爭已經結束了!

正是在這種危機中,他決定用手中的金銀投資於英國政府的債券。如果考慮到當時英國的國債已經達到了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倍,稍有常識的人就知道這是一場豪賭,而不是勝券在握的“操縱”。而他算計的是:戰爭的結束將使英國政府減少借貸,從而導致債券價值的上揚。1815年6月20日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