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卷三 第九十七回 開個好頭

什麼是征服?什麼又是真正的征服?

靠著自己的拳頭又大又硬,硬生生的把對方給砸叭下,這就算是征服了嗎?或許在許多人看來就是這麼個事,但在6仁看來這尼瑪就是在扯淡!因為大量的史料都已經告訴了6仁,單純依靠武力所達成的征服,根本就不是征服,或者說是不完全的征服。天籟小說ww』w. .而想要達到真正的征服,除了要達到武力上的制霸之外,還需要文化體系的精神侵略……嗯,也可以理解為洗腦。

就比如說秦在憑藉著強大的武力掃平六國之後,因為沒有意識到文化思想統一的問題,一味的只是追求和迷信強權與暴力,結果很快就來了個曇花一現。當然了,一般人都認為這是秦始皇好大喜功,不知道善待百姓、休養國力的結果,可仔細的看一下就不難現,秦代其實是沒有文化上的核心思想的,而且後世的學者也批評說秦代的治國方略就是把百姓當成了豬來養。

還不明白的話,就可以看看接下來的漢代。漢代的初期除了休養生息、緩解社會矛盾之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抓緊了文化思想上的統一與傳播,使民眾們的思想有了一個認同感、皈依感,這才使得民眾們漸漸的凝聚了起來。

別以為這是什麼很玄很忽悠人的事。真真正正的仔細去看漢代初期的大眾觀念,不難現當時的民眾們還是很偏向於東周分封的封建制,說白了就是大家還都認為天下應該分成多少多少的諸候國,像項羽在滅秦之後就封了多少個的王,實際上就是這種思想在作怪。

而在西漢的初期,這種思想也仍然佔據著主流。都說漢承秦制,所繼承的準確的說就是秦代開始施行的帝國郡縣制,直到劉邦西漢立國,承繼了這種制度,也不敢完全的就把封建制就這麼廢棄掉,最大的原因就是民眾們的思想還沒有達成統一,所以劉邦在這個問題上是很圓滑的打了一個擦邊球,既有“白馬之盟”的“非劉姓不王”,又有郡縣制的逐步實施,在條件成熟之後再慢慢的把諸候王的地盤慢慢的給消減掉。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與漢初的文化思想統一又有什麼關係?答案就是在分封制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文化思想與意識形態上統一的目的就是要讓廣大的民眾認同自身是大漢的子民,而不是那些分封藩王們的子民。這可是件很關鍵的事,因為民眾們的意識形態在統一了之後,那些分封的藩王如果想鬧點什麼亂子,會得不到民眾們的認同。

這件事還可以舉個例子。文景時期的七王之亂的根本原因就是削藩,而挑頭的吳王在作亂之後,他境內的某個豪俠……這個所謂的豪俠其實就是門閥豪族的前身,而這個豪俠在思想上認同的是大漢朝庭,所以在吳王叛亂之後馬上就去投奔了平叛的官軍,為搞定七王之亂開了一個非常好的頭。

現在再來看看漢代的採用的思想核心。漢初時期採用的是老莊之“道”,這與漢初需要休養生息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要與民“無為”,然後民眾們在不受苛政侵擾,生活在漸漸變好的情況下自然就願意認同大漢。

接下來當然就是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事實上這除了漢武帝作政治鬥爭的需要之外,西漢在“無為”了幾十年之後,也的確需要一個核心的思想來加以鞏固,不然再這麼“無為”下去,民眾們可能就變成了一盤散沙也說不定。儘管在後世人看來,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很有那麼些近似於文字獄的味道,可實際上在那個時代,恰恰就需要這樣的一個統一性。任何的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不能單單隻看一面。

而漢代在達成了文化思想與意識形態的統一之後,也才真正的達成了全面性的統一,並且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像後世的華夏主體為什麼稱為“漢”族?這個“漢”指的難道是血統上的民族意義嗎?不是!這是文化思想與意識形態上的“漢”!而後世的“漢族”,你知道其實已經融合掉了多少的血統型民族嗎?

不止是華夏,在世界上也有著許多的例子。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文明古國,當中也有很多曾經憑藉著強大的武力而盛極一時,可是真正流傳到現在的又有幾個?如果仔細的去看一看那些沒能流傳下來的文明古國,不難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能把自身的文化思想與意識形態給全面的鋪開。而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是他們的王公貴族都把文化知識給當成了他們謀求自身利益的工具,不肯讓普通民眾去染指。換言之,應該全面鋪開的東西,卻成為了王公貴族與祭司階層們的特權。

就比如古埃及,他們的文化就沒有能夠完全的鋪開,而且成為了貴族們的特權。到最後埃及的結果是什麼?是他們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