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南門外城牆的陰影裡還有著隆冬裡的積寒,不遠處道畔的青草已經很茂盛,但城牆陰影籠罩著的地面上,枯草之中還沒有透露半分綠意。
一名年輕道人從南門走了出來,他手中拿著幾卷絹書,沿著城牆的陰影朝著城外不遠處的一座道觀走去。
那座道觀就叫南門道觀,因為之前蕭衍獨尊佛宗,所以這座道觀早已冷落,之前都甚至成為了城門駐軍堆積糧草的庫房。不過在蕭衍自閉於湖心靜院,齊珠璣等人回到建康之後,這種局面便有所改觀。
一些道宗的修行者也回到了建康,而原先便停留在南朝不得重用的一些道宗修行者也得到了公正的待遇。
南門道觀雖然早已沒落,但南門道觀的幾名老道人將南門道觀的一些典籍都暗中儲存得完好,在之前齊珠璣向各宗借閱典籍時,這幾名老道也將這些典籍交了出去,接著便很快收穫了鐵策軍更多的善意回報。
南門道觀交還到了這些老道的手中,並很快進行了相應的修繕。
甚至鐵策軍還撥了一些蘊含天地靈氣的靈冰到南門道觀,令這個沒落的修行地驟然煥發出了生機。
這名年輕道人便是那幾名老道早些年收的弟子,在道宗沒落的這些年裡,這名年輕道人也並未改換門庭,他和那幾名老道一樣,原本就和南門城門衛的諸多守軍熟悉,在靈荒到來之前,他有時也會替城門衛做些事情,辦事在那些城門衛將領看來也很得力。
等到齊珠璣和鐵策軍很強勢的入主建康城之後,軍方似乎將城中所有修行者的案籍也交給了齊珠璣一份,後來鐵策軍特意調撥一些靈冰給這座道觀,城門衛的一些將領也推測和這名年輕道人有關。
鐵策軍的選才和之前南朝的任何權貴選才都截然不同。
他們似乎更重視這人的品行和是否有他們需要的一些特質,而根本不在乎這人的修行潛質和出身,甚至連這人的年紀都不太在意。
齊珠璣回來的這些時日裡,據說便已從南朝各處招了不少人直接進入之前的齊雲學院的舊地,然後供給那些人修行。
那些人其中據說大半都並非修修行者,有些人的年紀已經不小,在此之前,那些人根本不會進入南朝各處修行地的視線。因為按照固定的思維,或者說按照過往很多年的印證和經驗,若是自身家中太過貧寒,沒有什麼支援,若是到了一定年紀都還根本沒有接觸過修行,那這個人將來成長的空間就很小,即便能夠透過勤勉的學習和修行成為修行者,但整個王朝和所有的修行地,自然會更樂意於將寶貴的修行資源用在比他們更有前途的更年輕的修行者身上。
但鐵策軍完全不一樣。
那些被選拔進齊雲學院舊地的人裡面,有些甚至已經接近四十歲的年紀,但在靈荒到來之前都根本沒有真正接觸修行。
然而鐵策軍卻不管這些,鐵策軍就將從党項千里迢迢運來的極為寶貴的靈冰,不斷消耗在這些人身上。
對此,很多人都覺得林意和齊珠璣這些年輕人是有些任性胡鬧的。
但反而是很多以前就沒辦法從某種高度來看這個王朝的低階將領卻覺得鐵策軍這樣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
很多有過邊軍經歷的將領都一直認定一點,這麼多年來北魏越來越讓南朝覺得強大,不是因為北魏的土地比南朝更加富饒,而是那些“北蠻子”的悍勇似乎成了一種固定的特質。
他們都覺得有些時候某種特質比武器裝備精良一些還要重要。
鐵策軍就有很不同的特質。
他們的這種做法,似乎也有可能告訴南朝人一些獨特的道理,也能在根子裡形成一些以前不具備的特質。
這名年輕道人叫做姜蘊,他比這些城門衛的將領更清楚他和南門道觀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他並不清楚他的那幾名師長儲存的修行典籍對鐵策軍有無作用,但在鐵策軍歸還回來那些典籍之後,鐵策軍除了靈冰之外,還回贈了一些修行典籍。
那些修行典籍雖然只是抄錄本,但他可以肯定來自當年的齊雲學院和劍閣。
這些典籍比他們南門道觀的同類典籍都要更加優秀一些。
此時行走在城牆的陰影裡,他還在思索著昨
日研讀的一卷典籍,然而突然之間,他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寒意。
這種寒意比城牆裡的積寒還要寒冷無數倍,讓他的心臟都有種瞬間要被凍結和停止跳動之感。
這種寒意似乎只是因為城外的道上,有人的目光在他的身上停留了短短的一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