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最重要寶物的典籍放在他的面前,對於他而言簡直是莫大的幸福。
就算是無數璀璨的金銀財寶堆積在他的面前,都不能讓他更加滿足。
這些典籍之中記載的修行體會和經驗,記載著的各種運用和利用天地元氣的手段,是真正的浩如煙海,若是純粹一個人查閱和領悟,那便不知道要消耗多少時間。
但南朝從不缺天才。
他的身邊更不缺天才。
厲末笑,王平央,他們原本就是南天院最傑出的天才。
陳寶菀、蕭淑霏雖然並未進入南天院,但只是她們並不需要進入南天院。
哪怕一直被他嘲諷要多讀書的齊珠璣,到了真正讀書的時候,領悟能力也比一般的青年才俊要強出很多。
而且他還有更寶貴的劍閣。
劍閣這些人雖然都已老,很多都甚至已經不能隨意的出手,但當年能夠進入劍閣的,哪一個不是驚才絕豔的人物。
更何況和他們這些年輕人相比,這些人有著更為豐富的修行經驗。
所以他此時面前堆積的這麼多典籍,都已經分門別類的歸好了類,而且幾乎都在其中夾了一頁筆記。
有些筆記是厲末笑和王平央等人單獨所留,有些則是好幾個人都看過,都在上面記錄了自己的心得。
在未翻開書之前,便已經大致知道這本書中記載的內容,便已知道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手段優劣如何,這對於他的修行而言,便是簡單了許多。
他查閱這些典籍,心中偶有心得,便再去拜見大俱羅金身,借大俱羅金身的元氣感應,他在這短短的時日裡,修行的速度和進境應該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
他在初次和大俱羅金身元氣感應時,一共便感覺自己和八顆星辰建立了獨特的元氣聯絡,但他此時已經和整整七十三顆星辰建立了獨特的元氣聯絡,而他能夠清晰的感應到的星辰甚至已經有一百數十顆,只是其餘那些星辰雖然清晰的出現在他的感知裡,他尚且還不能讓那些星辰的元氣自動和他體內的經絡或是竅位感應,不能讓它們自然的流入他的體內。
迄今為止,所有這些典籍之中,對他作用最大的反而並非那些強大的修行地的秘經,而是一個叫做善卷洞的小修行地的兩本典籍。
這兩本典籍一本叫做地肺經,一本叫做引星經,這善卷洞是道宗修行地,而且在道宗修行地之中,也屬於沒落的外丹道宗,是那種儘可能提純靈藥煉製出上品丹藥,然後借用丹藥的藥力來儘快修行真元功法的道宗。
這兩本典籍之中的地肺經,原本是論述地脈和域外星辰的元氣感應,並在合適之地建立丹爐,同時引地氣和星辰元氣培制丹藥之法。
這門典籍論述的道理是,浩瀚星空之中,星辰如沙海之中的細沙不可數,但之所以許多星辰的星光會被人看見,元氣有可能被修行者感應,便首先是因為這些星辰的元氣跨越時空來到了這方世界。
而這方世界,必定便和那些星辰本身存在獨特感應之物,才能吸引到那些星辰的元氣降臨。
留下這門典籍的修行者們,便是找到了許多地脈能夠加強修行者和那些獨特的星辰元氣的感應。按他們的道理,便是這些地脈之中獨特的元氣,本身能夠牽引那些星辰的元氣。
所以要利用那些星辰的元氣,他們便只要設法增強那些地脈對星辰元氣的吸引便是。
這種吸引只要增強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哪怕修為不夠,感知力不夠強大,但終究也能感應到了,然後便能加以利用。
而那本引星經,則是在地肺經的基礎上的制符之道。
能夠感應到那些星辰元氣之後,便用獨特的符文來約束和牽引、匯聚這些星辰元氣,然後再分析這些星辰元氣的利弊,加以利用。
林意自然不精通丹爐煉丹術,但這兩本典籍上論述的道理,卻給了他足夠的啟發和提示,他借用了其中的道理,便覺得大俱羅的這修行之法,便是體內的經絡和竅位便有如這些地脈一般。
只要自身經絡和竅位之中對於這些星辰元氣的吸引強到一定程度,那他的感知即便不足,也因為牽引的元氣濃度足夠,便更容易感知其中聯絡。
所以在這些時日之中,他和大俱羅金身元氣感應時,便設法去感知那些經絡之中的元氣流動,並設法逐一的激發其中一些經絡和竅位的潛能。
如此一來,他收穫果然頗豐。
他此時一共能夠收斂七十三顆星辰的元氣,其餘還有六十餘顆他雖然無法收斂,但已經感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