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四三章 儒門錯了?

朝中有一些自己的人脈,加上近期又在外面搞了這麼大的動靜,就算他們不主動出面,早晚有一天,皇帝也是要見他們的。

所以,當二人找到房玄齡,請求拜見李元吉的時候,房玄齡便直接來通報了。

“小民此行是來向陛下道歉的……”孔穎達努了努嘴,低著頭,身體微微顫抖著,掙脫了內心的拒絕,放下了高傲的頭顱,艱難的說出了這句話。

而這句話對於他來說,無異於難於上青天。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道歉,而是放下了作為當代大儒的尊嚴,地位,放下了儒門的尊嚴,傲氣與驕傲。

這不是他一個人在低頭,而是相當於整個儒門在低頭。

這不是在為他做出的某一件事而道歉,而是為千百年來,儒門所有的作為而道歉。

為千百年來,數以萬計,十萬計,百萬計的儒門中人的所作所為而道歉,這又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出這個決定?

難道他們真的就做錯了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輩子誰都不可能沒有一絲的過錯,難道就這樣否定了他們這麼多代人,畢生為這個民族所付出的貢獻了嗎?

孔穎達自身來說,他是不願意來道歉的,也不願意做出這樣的妥協,他否定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儒門,而是整個儒門的先輩們。

以儒門的思想來看,這大概也就算得上是欺師滅祖了吧?

可不這麼做又能怎樣?

人都是自私的,孔穎達也並不例外。

于志寧是個很好的說客,他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未來的大勢,包括他們自身的問題以及優勢全部說了一遍。

如果不作出這個妥協,儒門至少在百年內,將會是極其黑暗的。

而百年的時間,足夠讓儒門從當代第一大派系變成一個不入流的小門小派。

而到了那時候,儒門想要崛起,又談何容易?

況且,誰能保證,即使百年以後,朝廷對儒門的態度就會發生改變?

在這一切都是未知的前提下,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棄那不切實際的夢想,丟掉過去的輝煌,忘掉那些所謂的理想,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

焚書坑儒沒有讓儒門倒下,儒門能夠從百家爭鳴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數百年來華夏大地的統治學派。

現在,他們也有信心重新站起來。

最終,孔穎達被說服了,或者說,孔穎達只被說服了一半。

他會出面道歉,但道歉過後的事情,他不會在管了,而且此事過後,他便會返回衡水老家頤養天年,再也不問世事。

“陛下,儒門之錯,錯在於目光短淺,錯在於狂傲自大,錯在於無法真正的認清自己的位置,一個找不到自身位置的人,走到今日這一步,也在預料之中。陛下對儒門的厚愛,小民萬分感激,倘若不是陛下給儒門破了這盆冷水,怕是到現在,儒門還無法認清自己的位置。

而陛下繼位以來,便多次提起能者居之這句話,而在之前,儒門在沒有那個能力的前提下,依舊幻想著往日的輝煌,忘記了本該屬於他們的位置。

小民要待天下儒生為陛下道一聲謝,若不是陛下挽救儒門於水深火熱之中,此刻的儒門,怕是早已不復存在。

可陛下為了儒門,卻無意間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為此,儒門深感愧疚,而對於此事,其實正是儒門最擅長的地方。

所以,小民懇請陛下能夠授權於儒門來輔佐朝廷解決這件事情!”于志寧站了出來,孔穎達已經做了他答應的事情,剩下的就是于志寧的事情了。

于志寧不是個喜歡阿諛奉承的人,但是在這一刻,他又不得不奉承幾句。

雖然說的有些讓人臉紅,但若是仔細去想一想的話,又會發現這些話其實並不是單純的奉承,而是確確實實的存在的。

李元吉也在考慮,事實上早在幾天前見到那封告全體同胞書的時候,他就在思考著一個問題。

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

然而,現在李元吉有了答案。

自己並沒有錯,打壓儒門這一行為,並沒有錯,即便是放在現在,自己依舊還是要打壓儒門。

問題並沒有出現在打壓儒門這件事情上,而是在於自己對保留儒學的選擇上。

中庸,是一門好學問,但是用來輔佐治國,這門學問就不合適了,甚至還會反其道而行之。

自己不是儒生,對儒門的瞭解也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