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五六:三年

預科的事情並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李承光在內閣會議中提出,然後透過,接著就是李元吉下令房玄齡與科學院配合,李承光親自負責此事。

一個年幼的太子,卻頻繁的參與到國家大事當中去。

這個訊號,怎麼說呢,問題倒是沒問題,但就是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

正旦的時候李承光才剛剛在民間刷了一波聲望,這才沒幾個月的時間,就要開始在教育界刷聲望了。

當然,這是李元吉的決定,他們不敢有異議。

況且李承光儘快的成長起來,對他們來說,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三年的時光匆匆而逝,李承光已經來到了十二歲的年齡,與三年前相比,這三年李承光的成長可謂是突飛猛進的。

預科制度的增設,在今年,已經徹底的發揮出了它應有的作用。

而現狀,無疑為李承光的這一決定正名,同時也無形中又讓其刷了一波聲望。

而真正意義上來說,預科其實在管理方面是很輕鬆的,甚至在教學方面,也並沒有什麼壓力。

每一個主任,負責的科目都是不一樣的,而他們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教書育人,他們也不是這種性格。

從研究員中挑出的第二教員,在這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第二教員會跟第一教員進行溝通,商議接下來要進行的教授任務,然後由第二教員去親自實施。

而第二教員自身也是研究員,也有他自己的任務,所以也不可能一直待在那裡。

所以,第二教員的任務就是,每隔三天露一面,用一天的時間去講解,去檢查,去佈置新的任務。

而中間的這三天時間,則由學生自己去完成任務,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一教員則是每個月只抽出一天的時間去親自教授,說的更直白一些,其實就是去檢查他們這一個月內的進度問題,同時也對這些學生進行初步的瞭解。

當然,對於學生,也是有要求的,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進入預科的。

首先,學生要自己選擇一個專業,這指的可不是在書院時期的那種大專業,而是更加細膩化的專業科目,精細到一個具體的專案上,比如說蒸汽機,比如說車輛設計等等。

然後再由這些科目的教員來出題考試,並且自主決定是否招收這位學生。

這種制度第一教員在第一年的時候投入的並不多,就是空閒的時候去跟第二教員聊一聊教學的問題,有些更乾脆,直接劃定一個方向,然後接下來該怎麼教他們,那就是第二教員的事情了。

第一教員只需要每個月抽出一天的時間去考察一下就可以了,一年抽出十二天,完全沒什麼問題。

至於第二教員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這個問題也不大,時間是零散的,一個專案組也有那麼多人,隔三差五的離開一下,也並不影響專案的進展。

到了第二年,所有人都發現,這些學生的水平已經得到了飛躍般的提升,當然,這只是在理論情況下的。

不過也不可否認,即便只是理論,他們現在所掌握的知識,也已經基本上與那些學徒不相上下了,要知道,那些學徒可是在科學院內至少兩三年的時間了,真正的教學基本上是沒有的,說白了就是打雜的,有些東西對你不設防,但是能學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感悟了。

於是乎,第二年的時候,第二教員的任務開始發生了改變,新招入的學生並不多,每個人手下幾乎只有一兩個,最多的也不過四個人,而去年的學生,基礎已經沒什麼大問題了,於是,教授這些新生的任務,一大部分就落在了這些二年級生的身上。

與此同時,科學院內也會單獨的劃分出一些技術含量不是特別高的專案,交由第二教員來負責,帶領那些學生進行研究攻關。

所謂的攻關,其實也就是半引導,半講解模式的教學方式,鞏固其理論知識,增加其實踐能力。

到了第二年結束的時候,效果顯然不錯,經過第一教員與第二教員的綜合考評,發現這些學生的能力雖然還不如那些研究員,但是距離他們剛成為研究員時候的水平已經相差不大了。

而透過幾年的沉澱,也讓這些技術大牛們認識到一個現實情況。

並不是所有人從一開始都能達到自己預期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一段時間來成長。

而現在,兩年的時間過後,他們基本上已經具備了進入科學院的能力了,不是學徒,而是擔任研究員。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