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六九章 瘋狂的設計

車廂,且透過速度不得超過五公里,往往一列火車想要透過這裡,就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運氣不好的話,半天也很難過去。

火車排隊等待通行,這已經成為了常態。

雖然現在也不能整車一次性透過,但架不住李元吉的信心,不能一次透過,那就多造一些擺渡機車,場站內將火車拆分,一列接著一列的走,所以現在透過黃河大橋,只需要大約二十分鐘的時間就足夠了,這個指的是從拆分,到組裝可以自行離開的時間。

好吧,說回吊橋。

李元吉的這個模型拿出來的那一刻,就引起了眾多設計人員的圍觀。

不大一會兒的功夫,便提出了諸多的問題。

比如說鋼繩無法提供這麼大的拉力,單單只是撐起這座橋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如果在透過火車的話,他們實在是很擔憂這座橋的安全狀況。

橋塌了倒是小事,萬一人也跟著下去了,那可就抓瞎了,下面是水,人又在火車裡,一但橋塌了,跑都跑不掉,在隨著火車沉入水底,怕是連屍體都難打撈上來。

“行不行,試試不就知道了!”對此,李元吉倒是嗤之以鼻。

“陛下,這可怎麼試呀?萬一橋塌了……”

“就是,三十多米的距離,其實也不算長,大不了增加橋體的直徑就可以了。”

李元吉有些無語,這些人的算術簡直都白學了。

物理課雖然還沒有成為常規科目,但是也有相應的物理知識出現在了課本里。

“就以這座模型為主,一比一的建造,然後測試其最大的透過重量,測試出結果之後,將標準等比例放大不就好了?”李元吉有些無語道。

難嗎?不難,難的是思路。

這麼做實驗準確嗎?未必,但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

看似小,但所用的標準也小,只要有了結果,那一切不就好說了嗎?

一根筷子跟兩根筷子,所能承受的壓力是不一樣的,這麼簡單的道理。

……

沒辦法,皇帝下了命令,設計師們只好在工部的院子內做了這麼一個測試。

橋體長五米,最高的地方兩米左右,其實整個橋面距離地面也就半米的高度,測試嘛,地面距離沒必要那麼精確。

測試橋的建造速度很快,因為小,在地上挖了個兩米深的基坑,然後開始做橋墩。

大約不到十天的時間,這座橋便完工了。

至於測試,這個就更簡單了,用最沉重的鋼鐵,將其放在上面,下面安裝一個小滑輪,用拖拉機在一端拉著行進,然後觀看橋面的變化。

不斷的測試,半個月後終於有了結果,不過卻是個令人尷尬不已的結果。

橋沒有塌,固定的鎖繩也沒有斷裂,但這只是半個月的測試結果,且測試環境跟真正使用環境也有不同,所以這個結果只能對橋體的承重能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他的方面,參考意義並不大。

但即便如此,經過一系列的測試與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在不考慮橋體老化的前提下,這種橋是可以支撐火車正常透過的。

於是,測試開始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等比例放大,不過同樣是在陸地上,但是位置卻換在了試驗場。

這一次,橋樑的規模足夠一臺火車頭加煤水車廂透過,而且還是雙車道的。

一個月後,第二座測試橋完工,開始進入了實際測試階段。

這一次總算是讓人看出了點問題,火車頭剛剛上去的時候,能夠看到橋樑出現了晃動。

橋還能晃?確定不是橋快塌了?

然而火車順利的經過了,橋並沒有塌,一番檢測也沒發現什麼問題,然後繼續測試。

到了後面開始讓火車加速或者減速測試,結果是,火車的速度越快,橋樑晃動的幅度就越大,速度越慢,反之晃動的幅度就越小。

但是等比例放大以後的橋樑,依舊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

於是,工部決定暫時擱淺渭水大橋的建設計劃,讓工程兵先去修別的陸地橋,這座橋他們需要長時間的測試才能確定是否可行。

對此,李元吉倒是沒有其他的表示。

橋樑這種問題,能夠謹慎一些還是沒錯的,況且就算大橋修好了又能如何?

又不能讓全程立即通車,早一天跟晚一天有什麼區別嗎?

況且咸陽距離長安又不遠,就算這座橋沒有修好,火車到了咸陽以後,在透過卡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