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年是大宋共和元年,也是蒙古至元十年。五月十四,圍困揚州的阿術元帥先是失去高郵徵糧部隊的訊息。五月十五日,在揚州城北的兩座城寨有人逃回來,說宋軍已經攻破這兩座城寨。阿術元帥果斷下令,命所有包圍揚州的蒙古軍全部撤往位於揚州東邊的大營。
這樣的撤退令實質上宣告揚州之圍被徹底解除,收縮兵力的阿術元帥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壓力有絲毫紓解的跡象。宋軍追著撤退的蒙古軍而來。那是為數大概一萬左右的軍隊,他們彷彿絲毫不在乎蒙古軍的數量大概有兩萬,就在距離蒙古軍五里之外的距離安然紮寨。
好幾名蒙古軍將領建議偷營,阿術元帥覺得宋軍肯定做了戰鬥準備,偷營不成的話只會造成沒必要的損失。晚上蒙古軍開始睡覺之時,蒙古軍營附近就響起巨大的響聲。阿術元帥回憶起趙嘉仁援助襄陽時用過這樣的玩意,巨大的聲音把蒙古騎兵的馬匹都給嚇壞了。
騷擾也只是騷擾,對戰爭經驗豐富的蒙古軍來講沒什麼作用。第二天一早,宋軍就佈陣前來。阿術元帥下令守營,他不想在沒有獲勝機會錢貿然觸及。
這支宋軍他們完全無視蒙古軍守營時候的防禦優勢,排開火炮就對著蒙古軍營一通猛轟。也就是阿術元帥經驗豐富,總算是彈壓住混亂。確定宋軍沒有發動衝擊,元帥只在營地前部留下少數偵查人員,將大部隊給撤到後面,把營地前部讓給宋軍轟。元帥知道宋軍可以製造許多火藥,但是宋軍的火藥總不是無限的吧。就算宋軍的火藥是無限的,他們的炮彈也不會是無限的。
也不知道宋軍是不是聽到了元帥的心聲,他們並沒有單純的炮擊。隨著大號孔明燈緩緩升起,上面的宋軍居高臨下的把蒙古軍軍營一覽無遺之後。宋軍就趁著蒙古軍調動不及的時候,突然衝上前對蒙古軍軍營前部縱火。
火頭一起,宋軍先用火炮對試圖救火的蒙古軍實施射擊,隨即施施然撤退回宋軍營地。
當天晚上,阿術元帥咬咬牙決定派軍隊夜襲宋軍。雖然歷史上很多說法是十幾騎或者幾十騎就能踹了敵軍的大營,然而那都有很極端的條件。若非是這種戰例太少,怎麼會被史書記錄下來呢。夜襲的五百蒙古軍落得很常見的下場,在防備嚴密的宋軍營地前吃了大虧。逃回的蒙古軍不到百人。
第二天,宋軍又是佈陣而來。看到陣前那些火炮,阿術元帥恨得牙根癢癢,卻完全無計可施。幸運的是沒等宋軍動手,陰沉的天空中降下雨來。宋軍沒有在雨中堅持,他們立刻選擇冒著雨返回。看著雨中的宋軍背影,歡聲雷動的蒙古軍彷彿打了一場大大的勝仗。然而雨從開始下起之後一直沒停,江南的梅雨季節開始了。
冰涼的雨水打溼了能打溼的一切,空氣中的溼度呈現超飽和狀態。即便蒙古軍冒雨離開揚州,到了長江以南的鎮江駐紮,這些北方來的蒙古軍也感覺到非常非常的不習慣。
將部隊從長江以北的揚州附近撤到長江以南的鎮江,阿術元帥看著就悶悶不樂。阿術元帥曾經跟隨忽必烈消滅大理,大理當地的溼度並不比現在的江南差。元帥此時低落的心情不是因為潮溼,他感覺面對的宋軍好像是以前的蒙古軍,在戰場上堅定、迅猛、得理不饒人。雖然想竭盡全力扭轉局面,阿術元帥卻找不到能夠立竿見影的手段。一種難以形容的挫敗感縈繞在元帥心頭。
在李雲這些江南出身的人看來,梅雨季節遠不止於到無法行動的地步。要是每年的梅雨季節連門都不出,日子該怎麼過。在揚州一商量,大家覺得之前的局面如此被動,完全是因為從嘉興府撤離之後導致沒那麼多在長江內作戰的船隻。既然蒙古軍放棄攻克揚州,李雲營長為代表的年輕人給樞密院寫信,希望趙太尉能夠派遣水軍進入長江作戰。
過了十天,揚州的年輕人接到緊急命令,要他們北上返回海州。雖然可以坐船回去,這幫年輕人還是被這命令弄得不爽。梅雨季節再容易過,也不至於讓大夥冒雨行軍啊。可軍令如山,這幫人只能按照命令分批乘坐運河內的運輸船返回。
幸好運輸船足夠,眾人返回的路上倒也沒有那麼多問題。李雲他們還忍不住寫了個運輸船使用經驗匯總。大家高高興興回到海州,見到了安撫使劉猛。
劉猛讓大家坐下,接著把一份檔案遞給李雲,“來,把他給我念一念。”
“是!”李雲拿起檔案就唸。唸了幾句就唸不下去了。這是趙嘉仁趙太尉寫給淮東路安撫使劉猛的信,信裡面是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要他派兵攻下日照。第二件事,要他狠狠訓斥一番這幫居然敢越級上報的混賬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