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趙嘉仁制定的戰略的第一步,不讓蒙古軍順利的從漢水衝入長江。
趙嘉仁靠信鴿很快得到了訊息。蒙古則靠馬匹,在好幾天後才得到了訊息。大汗忽必烈聽了之後勃然大怒。他沒想到宋軍的行動如此迅猛,之前雙方約定停戰的時候,大汗以為趙嘉仁打到漢陽怎麼也得一年之後。
現在的局面就變成了蒙古軍有些進退維谷。如果不管趙嘉仁的話,趙嘉仁就可以很輕鬆的順漢水而上,進攻襄陽。如果失去了襄陽,就意味著蒙古退回到二十年前的戰略局面。這讓付出巨大代價才攻克襄陽的忽必烈非常生氣。
在蒙古大汗召開朝會的同時,宋軍稍加修整就沿著漢水北上。這是之前計劃裡面認為情況最好的預想。只要奪回襄陽與樊城,加上已經收復的河南南部,大宋的防禦體系就可以再次完整起來。那時候蒙古人說什麼都不重要。因為戰爭的前線就已經推倒河南去了。
在蒙古朝堂上,蒙古君臣也有同樣的認真。為了能夠攻克襄樊,蒙古動用了二十萬軍隊,而且險些成功滅掉宋國。南征大元帥伯顏用他一貫的冷淡語氣說道:“若是被宋國奪回襄陽,我們此生只怕再回不到那裡。”
如果是在明清時代,這話大概會被一些人跳出來罵。然而在蒙古,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這些精通戰爭的重臣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包括忽必烈在內都知道這是唯一結果,所以蒙古大汗問道:“該如何處置?”
伯顏其實很想說,‘認了’。可他知道說出這話就意味著主張完全停戰,蒙古內部有人這麼想,有人不這麼想。所以大元帥並沒有說話,他等著其他人表達戰略看法。
重臣們議論紛紛,而郝經開口了,“陛下,宋國任意妄行,不守約定。臣以為還是得加以教訓才行。若是置之不理,便讓他們不斷蠶食。今日若是放棄襄陽,明日要不要放棄山東。”
一提起山東,忽必烈的臉色就變得更加不好看起來。蒙古在禹州到棗莊之間開礦鍊鐵,結果宋軍到達之後,這些鐵就沒能繼續送來。這些區域一馬平川,適合蒙古騎兵馳騁。然而伯顏指揮十幾萬軍隊在更平坦的歸德府外都被宋軍擊退,忽必烈可不想重蹈覆轍。
郝仁聽著自家老師郝經的說法,心中也有些訝異。如果是以前,他的老師郝經一定會因為現在的局面而強調和平。沒想到遭到了趙嘉仁的學術批評之後,老師就從堅定的主和派變成了某種程度的鷹牌。這種變化對於郝仁來說,是有些令他失望的。
見別人沒說話,郝仁忍不住開口了。“大汗,襄陽的用處就在於我們能夠走這裡進攻宋國。不過以當下的局面,我們想和宋國打仗根本用不到襄陽。在山東,在河南,我們可以隨時與宋國交戰。既然如此,襄陽留著也沒什麼用處。若是大汗不想放棄襄陽,我倒是覺得可以與宋國由停戰轉為議和。議和中要求宋國割了襄陽給我們……”
忽必烈聽的眉頭皺起。這才是他感到最麻煩的事情。襄陽本身並沒什麼特別的意義,有意義的是襄陽能為之後的行動做準備罷了。現在蒙古對未來的期待中已經沒有滅宋的選項。
轉頭看向張弘範,忽必烈問道:“張弘範,若是再徵兵,你覺得可以徵集到十萬兵麼?”
張弘範在此次伐宋當中名聲赫赫,對於大汗的提問,張弘範連忙答道:“大汗,此事不易。之前的北方漢軍已經在伐宋裡面有收穫,所以他們只想留在家裡。”
“哼!前些日子我讀了些詩詞,有個《木蘭辭》裡面講,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何那時候就能徵兵到如此程度?”忽必烈不滿的說道。
這個問題比較深奧,張弘範低頭不語。
倒是孛兒只斤?郝仁忍不住答道:“大汗,那時候是府兵。”
聽到這麼具有水準的回答,郝仁這種漢臣都有些驚了。
忽必烈沒有吃驚,他饒有興趣的說道:“講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