烺當然不可能先知似地準備各種工業知識。以他的理工科常識,仍舊能夠一眼看出王徵這臺蒸汽機的複雜性。然而在王徵的介紹之下,每個部件都是關鍵,已經簡潔到了無法再簡的程度。(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4。28的月票!
三五六 不知有月空中行(五)
朱慈烺原本希望能夠趕在上元節之前回濟南,到底上元也是大節,家人團聚看燈宴飲,如果缺個長子頗有些不夠美滿。然而技工學院這邊的進度偏離了他的預設。這些大明頂端精英從科學著手,改進技術,路子是對的,但初期效果就顯得有些弱。
現在技工學院拿得出手的東西,都是王徵當年寫在《奇器圖說》之中的發明。可以說是集體成果的只有四輪馬車和平板玻璃,而四輪馬車和平板玻璃又都屬於主要外銷商品,沒有直接的軍事價值,這不得不說是違背了朱慈烺的本意。
於是朱慈烺索性在學院裡住了下來,傳令各部抽調手腳麻利、腦子靈活、視力優秀計程車兵,前來學習熱氣球的點火使用。旋即他就發現宋應星為了加快氣囊的縫紉,在琢磨一種能夠節約人力的機器——縫紉機。
無論現在是否有條件發明這種機器,朱慈烺都不會允許他繼續如此三心二意。眼看就要入春,經過一個冬天的消磨,蒙古人也會熬不下去,所以新的軍事行動勢必在二、三月間展開。只要有幾架能夠使用的熱氣球佈置在山西、華北,就能看出效果,如果真有必要大規模製造,那也是以後的事。
宋應星也意識到了皇太子對當前進度的不滿,只能加緊時間在小零件上加以改進,力求符合他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朱慈烺除了要盯緊宋應星加快熱氣球的製造,另外就是要搭建一個真正的科學研究體系。現在甲等區域普及村學,最多隻能算是掃盲。不過如果能夠穩定地推行三年,隨著科目的增加,這種掃盲班就能轉化為真正的初等教育。
有了初等教育之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才有基礎。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國家不可能空等三五年。而且王徵、熊明遇的年紀都已經不小了,雖然有子侄輩跟隨學習,但顯然天賦上遠遜其父輩。所以哪怕第一批教育出來的人才有些不足也只能認了,必須投入年輕學子進行跟隨學習,否則很多知識都會斷代。
如果想要吸引大明士子投身研究,那麼“技工”兩字顯然不能出現。
因為這樣的變化。朱慈烺留在萊州的時間不得不延長,好讓他將技工學院的一部分師生剝離出來,走純學術研究方向,成立皇明第一所綜合性理工科大學。原本的技工學院將進一步走職業教育路線,招生標準為甲等文憑以上,學制五年,工讀並進。
從目前的大明識字率而言,這樣兩級學校已經屬於高等教育了,至於下面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只有花時間慢慢鞏固。好在泰西諸國的教育體制並未走在大明前面,讀書識字仍是精英階級的特權,所以還有時間。
……
崇禎十八年的上元佳節,朱慈烺派人送了封信回濟南,給皇父皇母慶賀。同時讓劉若愚在年後公開發一封聘書,招募寶和店掌櫃。
大明沒有《公司法》,所有的商號無需登記,更無需核名。然而有六個名字是沒人敢用的。那就是寶和、和遠、順寧、福德、福吉、寶延。這六店就是六家皇店,所有收入都是皇帝的內帑。因為提督太監的廳廨設在寶和店。所以寶和的名聲最為響亮。
離開北京的這一年裡,朱慈烺基本沒有進行過正常的商業活動,甚至扼殺了山東許多正常的商業活動。這對於曾經的商人而言,簡直不能想象。然而主要原因就在於朱慈烺自己實在分身乏術,而且依靠政權軍權謀取利益,比遵循商場規矩合法致富要簡單得多。
然而現在他手裡有了成熟的高附加值商品。想要從江南獲取更大的利潤就必須有一個平等交換的主體,否則光靠掠奪只會加重日後重建的困難。
更何況,他現在也沒有兵力掠奪江南。
……
崇禎十八年正月十九日,朱慈烺到了青島。因為小冰河期的關係,即便沒有黃河往渤海注入大量的淡水。但萊州、登州港仍舊有不同程度的冰凍,所以沈廷揚留下少量巡海船,水師其他船隻都移駐膠州灣過冬——那是山東最大的不凍港。
青島水師官廳是一處充公的房產,三進三間,有兩個小院。此時正當冬春之際,院子裡沒有半分綠色,就是池塘裡的水也結了厚厚一層冰。
朱慈烺踩在剛掃過的石徑上,緊了緊身上的狐裘。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