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部分

——這死心眼的讀書人,讓你做官又不是要你的命!跑什麼?

茅適腹誹一句,朝那小童離去的方向追了過去。

那小童步子本來就小,又提了東西,走得慢,渾然不知有人綴在身後,仍舊歡樂地唱著童謠,朝主人藏身的山中走去。

趙啟明當初選擇了平安道平壤府隱居,正是看中了這裡的山脈連綿。(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

六零一 倚劍東冥勢獨雄(2)

趙啟明從崇禎十八年坐船到了朝鮮,用龔鼎孳給的銀兩置地造房,已經四年了。

說起來正是他在此處定居,才引來了幾戶朝鮮山民,用他從大明帶來的鐵製農具開墾荒地,種植莊稼,才形成了如今的小小村落。

可以說,趙啟明雖然不是地主,卻實在被人當做聖人一般尊崇,一年四季的果蔬都不需他擔心,自有農人送到家中。每年秋收之後,村民也會送新米過來。

趙啟明又投資松商,從人參貿易中賺了不少錢,但始終不肯花錢購買田土。

恐怕早就預備了這一天,田土可是帶不走的。

茅適追到山中,不見小童的身影。不過此時已經能夠從地上看到兩條車轍痕跡,順藤摸瓜便找到了一個隱蔽的山坳。

山坳中有一座茅草小屋,就像是獵人偶爾過夜、休憩用的。在這座小屋門前有兩塊開墾出來的菜田,已經冒出了蓬蓬綠色,顯然一直有人照料。一頭黃牛在菜地邊吃著草,看到了外人方才發出一聲低沉的哞聲。

“你找誰?”

茅適正往茅屋走去,突然身後傳來一箇中年男子的聲音。

茅適回過頭,卻見陰面的山坡上有個農夫,身穿褐衣,頭戴斗笠,雙手拄著一柄鋤頭,警惕地望著自己。

“你既然跟我說漢語,自然知道我是來找誰的。”茅適匪氣未泯,毫不著色地按著刀柄就往坡地上走,一副自來熟的模樣,道:“你在挖渠?”

坡地上已經開出了一條筆直的小水渠,裡面汩汩流淌著山泉。這農夫正在橫向開渠,要將山泉水引到旁邊的地裡。

“這裡能種什麼?”茅適問道:“趙先生。”

那農夫正是陳德苦苦尋訪的趙啟明。

趙啟明見來人道破了他的姓名。又見他一手按刀,自知沒有逃跑的希望,索性大大方方道:“人參。”

人參從被人們發現之後,一直是大補元氣的聖品。許多年代久遠,藥效強勁的老參甚至還有吊命的功效,被吹得神乎其神。如果從歷史人文角度來看。明與建州女真,以及朝鮮在東北的混亂局面,也完全可以說是“人參戰爭”。

當初正是漢、滿、朝三國的參客因為挖參而逐漸積累下了血仇。

“嗬,還從未聽說過人參能種的。”茅適低頭看地裡不知是野草還是人參苗的綠葉,頗為不信。

趙啟明也不多解釋,只是出於尖刻的天性,隨口回了一句:“那是你見識少。”

茅適被嗆了一口,心中卻是大喜:這種出口傷人的水平跟曹軍師簡直就是同門師兄弟啊!

可別小看嗆人這事,首先那人得有個好腦子。反應夠快。其次還得有自信,也就是一股超越常人的傲氣。有這兩條打底,斷然不會是個庸人。更何況這趙先生還會種人參,甭管能不能種成,起碼說明這人真真敢想啊!

——不是庸人,絕不是庸人!

茅適心中暗爽。

趙啟明見這武夫衝著自己怔怔出神,臉上還流露出一股詭譎猥瑣的笑容,不由暗寒。道:“你此來何事,直說吧。”說著又用鋤頭去擺弄水渠。

“想請先生出山。”茅適如言直說了。又一把奪過趙啟明的鋤頭,道:“這力氣活還得看我的。”說著扭動腰肢一鋤頭下去,果然刨出一大塊泥土,比趙啟明溫柔的手法自然大為不同。

趙啟明沒有直接拒絕,只是道:“別挖太深,山參過澇則死。”

“這般難伺候?”茅適道:“難怪只聽說挖參。沒見過種參的呢。”

“那是,”趙啟明停了停,“也是因為北地讀書識字的人少,沒讀過《農學》。”

“《農學》?”茅適十幾年沒做過農活,又一味求快。幾下就已經有點喘了。

“那是你們太子寫的,教人如何稼穡。”趙啟明索性到一旁樹下休息,又道:“其所謂天地水風氣五論,的確發人深省,言前人之未嘗言。”

“殿下還會農活?呵呵,我沒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