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8部分

只有一個思路:既然你能在大草原上活得滋潤,那我漢軍也一樣可以!於是奉行以戰養戰的霍去病最終創下了冠軍侯的威名,徹底解決了匈奴邊患。

趙良棟在軍官培訓班上聽說了李牧和霍去病的威名,比較之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李牧,對霍去病卻是十分欽佩。於是他很心安理得地擄掠關外的蒙古部落,將他們的青壯和孩童帶回大明,從漢蒙雜居的板升索要軍糧。

大都督府很快得到了榆林方面的報告,最終認定這並不是戰爭行為。

只是合理的邊境衝突。

得到默許的趙良棟膽子更大了,鼓動林濤,一同以拉練為名,將兩個師拉到了紅鹼淖。

紅鹼淖位於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盆地之間的過渡帶,因為多紅鹼而導致土地泛紅,淖則是湖泊意思。

“這裡有個傳說,說是當年昭君出塞走到這兒,哭了七天七夜,於是留下了這個大湖。”趙良棟轉手販賣著往來邊商那裡聽來的故事。

林濤一眼看不到湖泊的邊際,只覺得吹來的湖風沁人心脾,至於趙良棟說些什麼卻沒放在心上。

趙良棟自顧自道:“從這往西走還有一片大草原,水草豐茂,以前是土默特部的牧場,現在沒人了。”的確,那裡現在已經沒人了。之前在那片草原上放牧的土默特人經過趙良棟三次“邊境衝突”,一半去了榆林鎮當苦力,還有一半帶著牲口和帳篷逃往北面的烏蘭木倫河一帶。

“一共有七條河流匯聚到這個湖裡,前幾年草原大旱都沒幹。”趙良棟繼續道。

林濤點了點頭,道:“先在這裡築個軍堡,傍水而建,得有個大倉庫。日後這裡就是進軍北面的橋頭堡了。”

趙良棟嘿嘿一笑:“大哥,你這是不是抗了兵部的令?兵部說了,年內不許發動戰事。”

“我又沒打仗,只是挑個好地方修房子也算戰事?”林濤瞟了趙良棟一眼。

“哈哈哈,原來如此!”趙良棟大笑起來:“大哥,給我一個師,我去給你找個更好的地方。老實說,這裡雖然不錯,但支撐咱們一個軍三萬人還是有些憋屈了。”

“別太遠。”林濤道:“而且這裡還是得修個堡,否則大批物資無法中轉。”

趙良棟才不關心修軍堡的事,他帶著一個師的秦兵,直撲北面的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在蒙古語中為“宮殿,陵寢之地”,是一片東西長八百里,南北寬六百四十里的廣袤地區。所謂“黃河百害,唯利一套”,鄂爾多斯就是河套地區最為富庶的地方。它東、西、北三面都瀕臨黃河,北面就是黃河灌溉區,起碼能有八十萬畝良田得到灌溉,如果修好了水渠,可以有上百萬畝的良田。

大明曾在此設東勝衛,但隨著河套地區的失守,這裡也淪為蒙古人的佔領區。

趙良棟早就追著牧民到過烏蘭木倫河,也知道這裡的虛實,帶領一個師的人馬過來,蒙古人肯定得望風而逃。

結果證明,趙良棟錯了。

鄂爾多斯部和土默特部的蒙古人得知明朝大軍前來,並沒有渡過黃河逃往陰山以北,或是前往東面的歸化城。

他們直接向趙良棟率領的明軍投誠了,甚至翻出了俺答汗時代傳下來的大明冊封文書,以此證明大家都是一家人。

趙良棟知道土默特部已經不再像俺答汗時代那般英勇善戰,但他沒想到作為蒙古六大萬戶之一的鄂爾多斯部竟然也會投降。

鄂爾多斯部並非一支天然形成的氏族部落,他們其實是一種職業,為成吉思汗及其近親的宮帳侍衛。在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四大鄂爾多組成了看護八白室的侍衛部落,父子相傳,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部。

連這樣的部落都投降了,前面還有得打麼?

趙良棟看著一干蒙古部落的酋長,以及跟隨在他們身邊的番僧喇嘛,心情起伏,對自己名垂青史的夙願多了一份擔憂。

林濤則為光復東勝衛而感到頭疼。如果是邊境衝突,可以很簡單地報個死傷人數上去。然而現在蒙古部族投誠,關係到大明對外藩的處置,這就不是大都督府可以一言判定的了。

——這算不算是擅開邊釁啊?

林濤寫報告的時候頗為糾結。(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以及28號開始的雙倍月票。

六四零 平生只負雲山夢(1)

一提到“邊疆”兩字,絕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漫長陸地邊境,想到的是打著髮辮的蒙古人和女真人,而不是從遼東到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