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樁令人矚目的事,他們退役後的待遇也將是現役軍人十分看中的問題。誰都不希望為皇太子賣命之後,最終落個孤苦窮困的結果。
但凡在軍中擔任了軍官和士官的老侍衛都不願意離開軍營,這數十人之所以沒能成為軍、士官,歸根結底是因為實在學不進去,無法透過文化考核。如此一來,要讓他們擔任地方縣尉、警察局長之類的職能官就有些困難。而作為鄉學的教官,卻又顯得不夠尊崇。
大都督府在幾經討論之後,分析了未來每年的退役人數將成倍增長,最終決定:十六年退役戰士,授公士爵。若是要回關內原籍,則人給地一百畝,駐地福利保留,任鄉學教官。若是願意留在本部駐紮地,主要是遼東、閩南、臺灣、塞北,在之前的待遇之上,可以出任縣尉、警察局長等職。
朱慈烺列席旁聽,沒有發表意見,又悄然離去。大都督府已經習慣了這種“放權”,在做出決策上更加慎重。最終這次會議的決議會轉給兵部,最後由兵部形成題本,內閣票擬,皇帝(皇太子)批紅,六科廊稽核登入,抄發各軍遵照執行。
當這份檔案傳到遼東的時候,已經是崇禎二十一年的十月了。
人口急速擴張之後,廣寧、寧遠、梁房口、旅順都呈現出興興向榮情形來。在整整一年都沒有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情況下,蕭東樓決定在新年之前再次發動一場大戰役,目標是收復遼陽。
……
“主子,細作回報,明軍光是在梁房口每天就有幾十船的物資上岸。”宋弘業小心翼翼地對多爾袞道。他仍舊擔任著內務府的差事,儼然滿清的錦衣衛頭領。
看似頗受信任,但宋弘業知道,多爾袞已經偷偷建立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東廠”,正是這個“東廠”,整日裡盯著他。也是這個“東廠”恰巧買通了一個交通員,篡改了自己發放的情報,並放出多條假訊息。
也是不幸中的萬幸,那個交通員只知道自己上線是個在滿清位高權重之人,並不知道就是宋弘業,使得宋弘業得以保全。不過這種情況下,宋弘業啟用了緊急線路,發出潛伏訊號,不再回送訊息,只是靜靜盯著那個變節的交通員,等他背後的“東廠”露出狐狸尾巴。
宋弘業的潛伏對於遼東第二軍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就好像一下子走進了漆黑的森林,看不到對面一絲燈光。這也是滿洲人太過喪心病狂,所有村屯無不是嚴防死守,每個漢人都在旗人的監視之下,就算出去打獵也不能獨自離開。
“他們要在冬天動手?”多爾袞想到了真相,但不能接受這個真相。
不能接受的原因是這條訊息對滿清而言簡直是致命的。
冬天的遼東天寒地凍,人和馬的補給需求量都極高。一旦補給不足,大片大片的人和馬都會凍餓而死。即便僥倖活到開春,也無力度過青黃不接荒月。
然而現在明軍仗著後勤補給充沛,在冬季向元氣大傷的滿清發起進攻,這簡直是要了滿清的老命!(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求推薦票~~!
五八一 裹屍馬革英雄事(2)
熱氣球高高漂浮在天上,足足五丈高,比尋常城牆都還高出兩丈,足以將方圓數十里的境況納入千里鏡之中。
兩匹偵騎發現了高空中的飛球,他們扶了扶鹿皮帽,露出光溜溜的前額。從他們身上幾乎褪光了毛的羊皮襖子上看,他們是滿清的探馬。
“這兒沒有尼堪的城池,為什麼會有這種飛球?”其中一個年紀大的問道。
“過去看看?”另一個年紀稍小,還能看到嘴唇上一圈與鬍髭有別的硬毛。以前滿洲人徵兵,用的是五尺木杖,高於五尺的則算成丁,然後取身強體壯者入伍,體弱者為餘丁。現在五尺杖已經很久不用了,只要能夠騎馬射箭就可以被收入軍中。
年紀大的探馬顯得更加謹慎,他將雙手從皮手套中解放出來,湊到嘴前,發出了幾聲鳥鳴。
很快,林中接連傳來了更多的鳥鳴聲。隨著鳥鳴聲的延綿,方圓十里之內的滿洲探馬都朝老探馬的方向聚攏過來,終於停在二十騎上下。
“誰都知道尼堪的飛球得在下面拉住,否則就被風吹跑了,為何這個飛球到咱們的地盤上來?”老探馬指著繪畫了鬼面的熱氣球,驚訝叫道:“看!它還在飛!”
熱氣球始終無法解決的就是自由飛行問題,這個在大規模製取氫氣發明飛艇之前恐怕也無法解決。然而不甘心的明軍將士,終於想到了一個變通的法子:雪舟拖行。
雪舟是技工學院新試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