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部分

“坦克司把總是誰?”朱慈烺問道:“還是劉老四?”

“正是。”

朱慈烺笑道:“這麼久培養不出接班人,這是劉老四無能。這回我欽點王翊的將,讓他帶本部人馬護送馮元輝去黟縣,解決此次奴變。”

馮元輝此刻並未隨駕,而是在後面督察《宗族法(草案)》落實情況。拿到皇太子差遣之後,星夜趕路,前往鳳陽與王翊部匯合。他在路上還在想,這果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若是留在京師,如此一個立功的大好機會就沒了。

作為一個久在江湖的破靴黨,馮元輝對於自己弭平奴變沒有絲毫擔憂。他早就聽說過徽州那地方民風彪悍,百姓不讀書,多是經商致富。致富之後自然要蓄養奴婢僕僮。而這些人實則是一夜暴富,沒有詩禮之家的底蘊在,蓄養奴僕就如沐猴而冠,絲毫不將這些奴僕當人看待。

若真說起蓄奴之風盛行,江南、浙江才是首位。一者功勳之家多,二者官宦之家多,三者富豪之家多……為何那邊沒有奴變,偏偏徽州奴變?這豈不正是說明徽商不會做人麼!

馮元輝心中這麼想著,卻並不恨那些徽商凌虐奴婢,只是為自己得了這麼個出頭的機會而高興。

他卻不知道,早在崇禎七年,桐城就爆發過奴變,打的是“代皇執法”旗號,後來被地方官府剿平。

十多年光陰過去,當年奴變的倖存者猶在壯年,尚未老去,聽聞黟縣又起奴變,感嘆自己這奴籍不得撤銷,而天下同苦之人何止百十萬!

正所謂一呼百應,他們再次號召故舊,聯絡鄉黨,裂裳為旗,斷梢為刃,群起前往主家索要身契,不給者便當眾打殺。有奴僕不願離主家而去的,眾奴也將之殺死,分屍洩恨。

此風一起又何止桐城有變,從黟縣往東,擾得南直、浙江受苦之奴紛紛起事;往西,則有湖北、江西一眾大家奴僕響應。

崇禎二十年,就在這亂哄哄聲中悄然而降。(未完待續。。)

ps: 嘖嘖,只睡了一覺的功夫,大神們紛紛發力,將小湯甩在後面了……求大家月票和推薦票支援啊~~!

五一六章 旌旗十萬斬閻羅(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看吧,又被一位大神超過去了………………好悲催,請千萬保住前六名啊,那可是三千塊獎金……qaq

崇禎二十年正月,江南各地風起雲湧,其中鎮江府金壇縣有潘姓奴某,在城隍廟聚得四、五萬眾,號稱“削鼻班”,聲勢最為浩大,就連知縣都只能據城死守,各大戶人家更是緊閉家門,等閒不敢開啟。

這一日,金壇縣裡來了兩個外地生員,一樣黑色儒巾,淡藍瀾衫,都是騎著高頭大馬,顯然非等閒生員。門子見他們都佩著刀劍,不敢放行,偏偏其中一個伶牙俐齒,開口王法閉口道義,嚇得門子不敢阻攔,只得放進城去。

這兩人正是受命平息奴變的馮元輝和王翊。

王翊第一次穿著儒服,只覺得頗有意思,不肯穿斗篷。馮元輝見他不穿,自己也硬咬著牙沒有穿。只是如此騎馬狂奔,卻受不了寒風颳骨。跑出幾里路之後,身子上蒸出汗來,這下才是真正內外交困,等到了金壇縣已然從頭到尾涼透了。

王翊卻沒事人一般,看著江南風景人物,都是平生所罕見,彷彿到了異域一般,時不時嘖嘖稱奇。他生長在黃土高原,自幼隨著父親當了流民,別說眼前這些青磚綠瓦,甚至都不能想象過了長江之後,連水都隨處可見。

在連年大旱的西北,往往一口水就是一條人命啊。

馮元輝聽說過江南如何富庶,也還是第一次見到,本想嘲笑王翊少見識的話都忘了說出口。

旁人見這兩個生員佩劍騎馬,又一臉土包子模樣,便知道他們是北方來的。紛紛避讓。

王翊看到不遠處有張酒旗,伸手一指:“有光兄,前頭喝一盞如何?”

馮元輝字有光,深感王翊這話說到他心坎裡去了,止不住地牙齒打架:“喝……熬……好!”

王翊看了一笑,暗道:這般就承受不起了。果然是個文弱之徒。

他見路上人多,索性下了馬,先探了探馬脖子上的汗,輕輕捻了捻,快步朝酒家走去,一邊揚聲道:“叨擾,讓讓,叨擾……”路人紛紛避開一線,讓這還算懂禮數的生員過去。

馮元輝也下了馬。腳下被青石板一震,直震得膝蓋疼,這才發現兩條腿早就麻木多時。他好不容易才邁開腿,跟上王翊,已經興起了生不如死的感慨。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