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姓名、土地畝數、四邊界限,以及土地性質、等級。每塊土地的形狀也都被繪製成圖,每冊前面又有土地的綜圖,看上去就彷彿魚鱗一般,因此稱“魚鱗冊”。評定各家糧稅的依據也就在這魚鱗冊裡。
有管理自然就有反管理。為了避免承擔過重的賦役,有百姓隱匿人口,不錄入黃冊之中。反正此時就算不上戶口,對孩子也沒什麼影響,由此造成了黃冊隨著年數發展而“失真”。
魚鱗冊的失真情況就更嚴重了。雖然國家對田地的定義只是“田地”,但民間卻發展出了“田皮”“田骨”。田皮類似後世的土地使用、收益權,田骨才是真正的土地所有權。因為田產變更要去官府登記、納稅,所以民間為了省去麻煩和稅費,只進行田皮交易,私下籤訂“白契”——與蓋有官府的硃紅印章的“紅契”相對。
底下鄉鎮如此做了,到了縣裡也只能預設。縣裡預設了,到了府道就算想查也沒法查。一旦有官員敢查,勢必要惹惱當地勢家。因為這些勢家就是土地兼併的最終受益人,家裡暗格中不知藏了多少非法的白契,也不知道逃了多少糧稅。
之所以能稱為勢家,勢必是有人在朝中當官,否則只能算是個大戶,說不定過年就被宰。在大明這個官僚體系嚴密的社會里,任何一個職位的官員都能對其他官員產生影響,故而官官相護是常態,海瑞那樣的屬於變態,所以勢家的影響力之大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在如此嚴密的社會生態圈中,每個環節都是一道針對變革者的防禦陣線。張詩奇拿到的這些檔案資料,無不與當地現實相差極大。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規矩:皇權不下鄉,以免貪官汙吏擾民。所以這些人並不害怕新知府派人去查,就算去了也是白去,恐怕連村子的大門都進不去。
侯方域給戶部尚書做過“秘書”,對田畝有全觀見識,一拿到那些書吏送來的魚鱗冊就知道其中作偽甚重。他心中狂喜,好不容易方才按捺下來,去找張詩奇,將自己發現的疑點一一陳列,做出義憤狀,道:“老爺,這些人是存心耍奸謀!”
張詩奇接過侯方域的文稿,掃了一眼便扔在桌案上,笑眯眯道:“是否有奸謀,僅憑一面之詞如何能定下來?這樣,你拿我的名帖去見洛陽府上那些大戶人家,讓他們對這魚鱗圖冊的真偽做個備註。若是有不符合的地方,讓他們自己呈上證據來,以示本府公正嚴明。”
侯方域一愣,心中暗道:府尊老爺莫非老糊塗了?這些疑點都是大戶人家為了少繳糧稅,故意隱瞞田產。誰肯多認?還讓他們備註?他們豈會自己承認?
“唔,還是寫成公文告示,發往各縣,凡有異議,五日內必須送到府衙,以府衙簽收日期為準。過了五日,府衙一概不認。”張詩奇仍舊笑眯眯看著侯方域:“這事就交給你去辦,也考考你的文筆。”
侯方域的文筆一向犀利簡潔,最適合寫公文,當下也不做作,只一盞茶的功夫便寫出了洋洋數百字,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說得一清二楚,送到了張詩奇面前。
張詩奇不善時文,於公文寫作卻是行家裡手,一看侯方域寫得甚得自己心思,只改了兩三個字便允許釋出出去。
各房書吏很快就知道了新任府尊鬧出的么蛾子,明面上四處奔走,收羅豪門勢家的確認信,萬分配合,背地裡卻已經笑疼了肚腸,各個以為張詩奇這老冬烘可欺。(未完待續。。)
一四八 城外蕭蕭北風起(六)
李自成留給朱慈烺的時間實在不多。
東宮侍衛營打了幾場勝仗,士氣昂揚地轉進汝州城。李自成大軍雖然向前推進了數十里,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大量傷亡和日益低落計程車氣。若不是雙方人數實在太過懸殊,蕭陌甚至還想反攻一局,擴大戰果。
在這個用生命搶出來的時間裡,張詩奇提前兩天做完了田產清理工作,除了少數幾家豪門提出了更少的田產登記,其他人家對最近的這個版本紛紛表示“確實無誤”。
張詩奇也拿到了東宮明文發出的“河南府知府”的委任狀,以及臨時鑄造的銅印。之所以是河南府,是因為在大明的行政區劃裡,洛陽只是個縣,是河南府治所所在地。然而從元朝設立河南江北行省以來,河南已經成了豫省的名號,若是再稱河南府很容易造成誤會,故而以治所代稱府名,只有具體落在紙面上才會標名“河南府”。
“好了,本府一州十三縣的田地圖都畫好了吧。”張詩奇特意找來洛陽的畫匠,繪製了一副巨大的河南府地圖,標明山林水澤,然後將書吏呈交、勢家認可的田產狀況一一填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