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部分

眼, 當即一躬到底:“學生侯方域,拜見府尊老爺!”

生員可以見官不跪,自稱學生,侯方域卻恨不得給張詩奇跪下磕頭,只求能夠見到太子,將滿紙血淚的求情狀遞交上去。

“賜座。”張詩奇抬起老昏眼,打量著侯方域,道:“我與乃父也是同朝為官,不必拘謹。今日你來見本府,所為何事?”

“學生知老爺乃是天下幹吏楷模,只願隨老爺案前聽用,以進見識。”侯方域就著打好的腹稿,朗聲應對。(未完待續。。)

ps: 感謝大家的打賞月票和訂閱,小湯無以為報,只能儘量寫好寫快,呈上佳作。然而受困於資質淺薄,讀書甚少,諸位有不如意的地方也請多多包涵~

一四七 城外蕭蕭北風起(五)

張詩奇心下疑惑:難道本官的官聲已經如此之大了?竟然還有人巴巴地跑來投效。若說是一方鎮撫也就罷了,怎麼剛做到知府就有這種待遇?

侯方域以為張老明府嫌他生員功名低了,連忙道:“學生十六歲進學,雖然科場蹉跎,但也曾隨家父習得錢糧田土之事。”侯恂為戶部尚書時,侯方域進京侍父,曾寫下洋洋數萬言關於屯田的論述,作為戶部指導全國屯田的綱領——從目前的狀況來說,這份檔案的作用十分有限。

不管怎麼說,侯方域這是從省部級的秘書跳槽成為地市級的秘書,算是從高而低,大大增加了他的求職成功率。

張詩奇卻不知道,仍舊在想著這位侯公子此番前來的目的。他不相信侯方域是因為沒錢沒前途,看透了科場而棄文從幕。不過至於更深層的緣故嘛……難道也是來抱太子大腿的?

“府尊不是河南人吧?”侯方域見張詩奇不說話,心中浮躁,主動出擊道。

張詩奇搖了搖頭。

侯方域旋即跟上道:“學生正是河南人!從小說得地道的河南方言,老爺要派人奔走往來,學生自問還是可以擔當的。”侯方域是商丘人,在豫東,洛陽地處豫西。雖然都說河南官話,但口音差別卻不是以道理計。他欺負外省人聽不出來,大膽自薦。

張詩奇卻不稀罕會說河南話的手下。他從汝陽帶來的人不都是河南人?而且還是距離洛陽不過百里的汝陽人。不過仔細說起來,這些人學歷最高的也就是個生員,而且還是混不開的生員,否則誰肯隨便往外跑?像侯方域這樣拿得出手的生員的確不多。

“若是讓你在官場往來,定然是沒問題的。”張詩奇捻著鬍鬚:“只是不知道你可吃得了苦,做得了實事否?”

“明公只管吩咐。學生絕無二話!”侯方域見張詩奇鬆口,當即應允道。

張詩奇點了點頭:“這樣,我先一兩銀子聘你一個月。若是你果然堪用,我再向上峰請來編制,日後你就算是東宮的人了。喔,對。這一兩銀子不是我出的,也是東宮賬上支給你的工錢,你不用叫我明公。”

侯方域一愣,恍然想起吳偉業也說過,東宮禁用私人。他當時只是聽過算過,此時細細一想,多半是怕手下人結黨營私吧。

張詩奇覺得腳下的熱水漸漸溫了,留了侯方域吃晚飯,旋即讓他下去休息。侯方域是大戶人家出身。又是赴府尊老爺的晚宴,自然不能穿著這一身衣服。他連忙回去住所,見吳偉業已經喝得酩酊大醉,徑直取了幾套衣服,命人裝箱抬了過去。

雖然市井中也以“更衣”為如廁的諱稱,但士人往來,既然說了要“更衣”還是得真的更換一身衣服,否則便要惹人恥笑。

張詩奇的晚宴卻沒他想象中的那麼高階大氣上檔次。雖然也是分席而坐的正餐,但都是小戶人家出身的東宮同僚。誰家都沒侯方域那樣講究。有幾個還是根正苗紅的窮措大,難得見一次葷腥,連吃相都顧不上。侯方域看得都呆了,到最後都沒吃幾筷子菜。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人出身不高,只是一頓好些的飯菜便鼓起了幹勁。雖然都喝了酒,但是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們便已經聚在公事房裡,第一時間接過洛陽府書吏們整理出來的魚鱗黃冊,連寒暄都顧不上便開始幹活了。

魚鱗黃冊最早出現在宋代兩浙、福建等地。國朝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十四年開始編造完整詳細、適合國家管理土地和人口的魚鱗黃冊,將這一約定俗成的管理方式升格成了國家法制。

其中黃冊是記錄各家丁口的簿籍,類似後世的戶口本。是徵發賦役的主要依據。因為封面用黃色紙,故而稱為黃冊。

魚鱗冊是描繪了各縣土地所有權狀態的冊子。圖冊中詳細登記了每塊土地的編號、土地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