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
第953章 瘋狂暴兵(下)
李嵐手上這份計劃的第二頁,重點指向了空軍的建設。
紅警空軍部隊內,現在的規模已經不小了,目前擁有的戰機數量足以面對許多的考驗。
可是面對的北約,從第四代戰機到第五代戰機,總數量已經超過五千架,而紅警兵團以及索馬利亞所有的空軍第四代戰機加起來也就差不多有兩千架,數量連對方的一半都沒有。
並且根據北約的強大生產能力,一旦爆發出最大的生產能力,這種戰機的數量有可能在一年的時間中翻一番。當全面戰爭來臨,沒有了經濟和原材料進價的約束,爆發出來的強大能量,將是非全面戰爭時期的好幾倍。
每個國家都有龐大的技術人員的積累,要增加生產線並不困難,有的是技術工人參與到生產中,到時候源源不斷的戰機就會被送上戰場。
戰爭是最能夠激發一個國家的潛力,二戰就是最好的詮釋。
一旦整個北約全部運轉起來,那爆發出來的戰鬥潛能,足以讓全世界側目。
到時候可就沒有所謂的經濟危機,也不會考慮到民生建設,在國家的眼中,只有三個東西,士兵、生產、戰爭,根本沒有經濟一說。
一切都圍繞這三個點來進行,一切的所謂危機和民生意願,都是浮雲。至於什麼武器價值多少,就更加不重要,因為一切都以戰爭為服務,不是做生意。
俄羅斯現役所有戰機超過三千五百架,並且80%以上是第四代戰機和第五代戰機。
要是再算上俄羅斯的實力。索馬利亞這點兩千架的戰機,真的不算什麼。
比起地面部隊的建設工作。空軍的建設才是重中之重,紅警兵團從來不缺少飛行員。只要李嵐願意,他一天就可以徵召出五百個飛行員,就怕沒有飛機而已。
而且衛戍部隊的空軍飛行員儲備也十分的充足,別說幾千架戰機,就算是幾萬架戰機,他都可以找到足夠數量的飛行員。
所以下階段的重點建設工作他會傾向於空軍實力的完善。
紅警武器裝備的生產可以說是達到了瓶頸,效率已經徹底的發揮了出來。
所以他重點建設的方向,就放在分基地車的戰機生產,他從中華拿到了兩個版本的戰機完整生產圖紙。代價是黑鷹第五代隱身戰機和黑鷹第四戰機的生產圖紙交換。
而換來的戰機生產技術就是殲…20和殲…10兩款,為了彌補戰機數量的空缺,李嵐會全速生產這兩型戰機,然後大量的裝備衛戍部隊。
按照計劃,他需要在三個月內,把這兩款戰機的生產工作,推上全速,達到最少每天二十架的效率,這需要大量的戰場工廠進行分配生產。
要想達到這個效率並不困難。畢竟家業全都鋪開了,種下的大量種子,也都開始發芽了,現在已經是收穫的季節。
而空軍作戰飛機的生產。只是計劃的第一項,第二項就是轟炸機的生產工作。
作為唯一一款從分基地車生產的轟炸機,閃電超音速轟炸機的生產工作自然放在了最前面。李嵐的打算很簡單,一天五架的生產效率就足夠了。
太多的話維護後後勤壓力就難以支撐了。為此,空軍也訓練了大批的轟炸機機組人員和飛行員。專門為了這些閃電超音速轟炸機而準備。
用李嵐的話來說,將來有一天,他要看到千架轟炸機,飛臨美國上空的畫面。
他正為此而努力中,也相信,這一天距離現在不會太遠。
計劃的第二頁的第三項是運輸機,與中華聯合研製的鯤鵬運輸機,不但得到了基地的認可,也在戰場上得到了最好的檢驗。
這款運輸機不但擁有全世界量產大型運輸機中,最大起飛重量的資料,在運輸機的機艙空間上,也是全世界第一的。
考驗一款運輸機的效能是否優秀,就看最大起飛重量和運輸艙的空間大小。
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透過飛行距離,由燃油重量來調節運輸重量。
最新的鯤鵬運輸機訊號擁有超大功率的六發發動力,最大起飛重量將近六百噸,接近了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運輸機。
龐大的機身足以裝下四輛天啟主戰坦克,並排可以放下六輛多功能步兵戰車,可以一次性運送三個營的傘兵(1500…2000人),機艙內載重可達兩百八十噸,擁有無以倫比的運輸優勢。
載重量、機艙容積方面遠超美國的銀河運輸機和安東諾夫的兩百五十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