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9部分

“至於其餘的,我們需要從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抽調我們的僕眾軍,雖然他們無法承擔起在一線的作戰任務來,在後方維持秩序,還是沒問題的。”希瑞克說道。

僕眾軍的戰鬥力,是相當低下的,但是這並不能說僕眾軍就沒用了,蘇聯幅員遼闊,而且佔領起來並不容易,老毛子是很難征服的。

當己方在前線打仗的時候,後面就會有游擊隊來破壞後勤補給什麼的,在這種時候,僕眾國的軍事力量就顯示出來了。

前線打仗他們沒本事,打個游擊隊,維持後方的安全,還是可以做到的吧?

五百萬的軍隊啊,這將是一場德國有史以來,最浩大的一次作戰行動了!在場的將領們,個個都是無比興奮。

“第二,有關我們的戰略目標,必須要明確下來,那就是,消滅蘇聯的有生力量,佔領莫斯科!”

第九百四十七章 兩萬輛坦克(加更2)

在歷史上,德國的巴巴羅薩行動最終失敗了,他們最近距離莫斯科,似乎只要再努力那麼一下子,就能打進去了。

但是,他們最終卻失敗了,對蘇聯的作戰,讓德國由盛轉衰,最終迎來了滅亡的末日。

這個結果,是讓希瑞克唏噓不已的,同時,他自己既然穿越過來了,就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提起這段歷史來,總是會有無數的磚家叫獸們總結:德國要進攻無論在面積、人口、資源等方面都遠在其上的蘇聯,必然是失敗的結局。

這純粹就是扯淡,看看之前打的每一場仗,德國難道不都是以少勝多?如果這些條件達不到,德國就必然失敗,那德國還打個屁。

世界上也沒有戰爭了,兩國有了爭端,那就趕緊比比,我的面積比你大,人口比你多,資源比你多,你打不贏我的,這還真能讓世界充滿愛。

拳擊手也不用打了,比比誰的肌肉更發達就行了。

戰爭,絕對不是歷史學家嘴裡的想當然的結果,是無數的因素最終累加起來的結果,後人都能夠當個先知一般地指手畫腳,只有真正身臨其境的人,才是真正有資格發言的。

德國對蘇聯作戰,完全有成功的可能,歷史上有,現在就更有了!

歷史上,德國的失敗,不斷地修改作戰目標是一個大問題,先是要打莫斯科,後來就又要打高加索的油田,導致了部隊無法集中精力。

當時德國也是沒辦法的,因為他沒有石油,而現在,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

利比亞的石油,就足夠德國的戰爭消耗了,更何況隆美爾已經佔領了蘇伊士運河,繼續向中東進發了,那裡廣闊的油田,足夠支撐起來德國所有的戰爭。

那麼,德國的戰略目標,就是打到莫斯科!

滅亡一個國家,就是要佔領他們的首都,當莫斯科被德國佔領之後,蘇維埃就滅亡了!對蘇聯人的打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當首都陷落,他們就會接受這場失敗!

而且,另一個因素,就是德國已經解決了西線的問題,不用擔心兩線作戰了,可以全力應對東線的戰爭。

“元首,我提議我們可以分三個方面進攻。”已經被提升為元帥的凱特爾說道:“我們和蘇聯的國界線是漫長的,從北到南,分成三路軍隊。”

凱特爾走到了牆上的地圖前面,拿著指揮杆指示著上面的情況:“北面的軍隊,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地區佔領或摧毀列寧格勒,這支軍隊可以和芬蘭軍隊一起進攻。”

“中路方面,由華沙以東出發,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進攻莫斯科,這是實現我們戰略意圖的主要力量。”

“南路方面,攻往人口密集的農業心臟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俄羅斯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豐富的高加索地區。”

凱特爾經過了這幾年的指揮,戰略上的考慮,已經相當周全了,三支軍隊一起進攻,分兵三路,而且都是最重要的目標。

列寧格勒,打擊的是蘇聯人的信心,畢竟是以他們的開國領袖命名的城市,而南路打烏克蘭,那裡可是蘇維埃的糧倉,打下那裡,蘇維埃就缺乏糧食,沒有繼續抗戰下去的可能了。

三路大軍,相輔相成,共同進攻,彼此之間還可以照應到側翼,這是相當完美的方案了。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這個計劃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雖然希瑞克的目標是進攻莫斯科,但是一條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