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2部分

開手腳。

珍珠港的遇襲,充分驗證了羅斯福的深謀遠慮,羅斯福是美國最合適的總統!

但是,華盛頓總統留下來的慣例,怎麼可能被打破?

羅斯福沒有出席這場會議,對他來說,置身事外是最好的選擇,就和古代的華夏一樣,自己黃袍加身,那是犯忌諱的,都要屬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說,就是天命所歸,才會不得已接受下來。

羅斯福沒有出席,但是,他的夫人埃莉諾,卻恰到好處地及時趕到了亂哄哄的會場內。

望著在場的人,埃莉諾展現出來第一夫人的風采,她的眼睛非常動人,就彷彿會說話一樣,她的聲音是那樣的柔和,卻不乏理性。

“1940年不是通常時期,而是戰爭的特殊時期,除了我們可以為整個國家利益做些什麼這樣的問題之外,我們不應為其他任何問題而進行爭吵。”

“富蘭克林沒有任何要打破慣例的想法,但是,我堅信,在場的各位,都是有理智的,都希望選出一個最適合我們美國,能夠帶領美國走向最後勝利的總統,我堅信,富蘭克林就是那個人,在他的心中,一直堅定地認為美國必勝,德國和島國,都會是最終的失敗者。他為此,一直都在兢兢業業地努力著。”

埃莉諾的話,終於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民主黨內部的投票選舉,終於決定提名羅斯福為下一任的總統競選者。

而此時的羅斯福,正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視察,現在他還依舊是美國的現任總統,就要為美國的利益負責。

美國需要大量的航母!雖然羅斯福不是軍人出身,他也敏銳地預感到了航母和艦載機的組合,絕對會改變未來的海上戰爭。

比如,如果島國人沒有航母,是絕對不會成功偷襲了珍珠港的!

而現在,想要重新奪回太平洋的控制權,美國就需要將己方的工業生產能力發揮到極致,大量地建造航母!

但是,哪怕是美國再財大氣粗,也負擔不起成百艘的航母來,這樣,經濟實惠的護航航母,就是美國海軍更好的選擇了。

護航航母是和艦隊航母區分的,艦隊航母,是海軍的主力航母,排水量大,載機多,完全按照軍隊標準建造,是海軍航空兵進行海空大戰的主力。

而護航航母最大的特點就是小,主要用於為商船護航。它們一般是在運輸船隊前方展開,用艦載機偵察、攻擊潛艇,或引導水面艦只實施攻擊。也可以進行對岸攻擊,但是一般不參與直接的對敵人艦隊的作戰。

護航航母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的成本很低,更加可以流水線批次生產,所以,羅斯福一直都在強調,要大量地發展護航航母。

結果很快,就有多個造船廠回應了,其中反應最劇烈的,就是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他們聲稱,自己已經造過三十多艘的護航航母了,經驗豐富,如果把訂單交給他們的話,完全可以兩三個月就建造一艘!

這樣的建造速度,讓羅斯福很是滿意,於是,他就在這天來到了造船廠,進行視察。

陪同羅斯福一起來的,是太平洋海軍司令,尼米茲將軍。

去年的時候,羅斯福就意識到了太平洋上可能發生的危險,於是,羅斯福命令美國艦隊總司令詹姆斯…瑞查生,將艦隊自西岸移防至夏威夷,達到嚇阻日本的目的,但該將軍因為安全性和該區資源不足不認同總統的觀點,也沒有增加安全意識。

於是,在珍珠港被炸之後,羅斯福將其解職,在尋找其繼任者時選擇了尼米茲,這名五十多歲的海軍老兵,是羅斯福眼裡最合適的人選。

但是尼米茲以自身“資歷不足”為由拒絕了,該職由他的好友哈斯本…金梅爾上將繼任,在珍珠港事件之後,尼米茲臨危受命,被任命為了太平洋艦隊的司令。

太平洋上的局勢很危險,尼米茲也是有顧慮的,尤其是艦隊航母數量太少,新航母的建造週期太長,如何具備戰鬥力,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了。

一行人來到了船廠的時候,見到了船廠的負責人沃爾特,此時,沃爾特滿懷信心。

“你們怎麼會有三十多艘護航航母的建造經驗?海軍應該沒有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下過訂單吧?”見到了沃爾特,尼米茲就立刻開口問過。

“是的,我們沒有下過訂單,但是我們以前,接受了德國的新式集裝箱船的訂購合同,我們採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了三十多艘,速度快,成本低,而他們的這種集裝箱船,和我們需要的護航航母,是一個級別的。”

說著,沃爾特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