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歷史不需要謾罵,也不需要神化。古代的史官即便剛正不阿,其實也還是以人治的觀念為歷史人物定性。鮮有不做評論而但平直敘述者,此等習慣不好。

孔聖說,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孫大炮年輕時是個欲投效於李鴻章帳下卻不得其門而入的維新分子。當他要在體制內報效國家而不能時,他便要**和造反。

在原本的時空裡,孫逸仙犯上作亂的造反歷史,即使從由其策劃而終胎死腹中的第一次廣州起義算起,迄於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這位**先驅於北京逝世,垂三十年整,其結果是依然是“**尚未成,同志仍需努力”。

鍾泱下車之後,自動化程控的金屬外門緩緩而開,在他進入之後,便又徐徐而閉。唯有門外的兩名陸戰士兵,凝然不動,就這麼聳立於此。揣在懷裡的突擊步槍,槍口上閃著磣人的寒芒。

整個西北角,立著一棟棟巨大的工廠,相互倚在一起,勾連相接,形成了一處規模恢宏,氣勢巍峨的鋼鐵山脈。

震撼人心的轟鳴聲隨處可聞,空氣中亦鼓盪著強烈的金屬氣味。不單隻門外有陸戰士兵看守,內裡也隨時停放著五十名以上的陸戰士兵,原地候命,以應付突發狀況,即使這個可能性非常之地。

三十六座高聳的塔樓圍繞在四周進行警戒,安放著加特林機關炮這樣的絕世兇器。這種加裝了電動機的重型機槍,更像是一個小型火炮,在陸戰士兵的操作之下,可以連續不斷地對敵射擊。

這種武器的設計理念,來源於美國人。加特林機槍是最早由美國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武器,六根槍管構造出兇猛的火力,並且射速極高,載彈量高達二百發,用它作戰可謂所向披靡。

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又譯作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蓋特機槍、機炮。於1860年代設計,為手動型多管機關槍,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

從製造者的身份來說,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一生反倒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

他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加特林M134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

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把戰場化為煉獄的恐怖存在。

此機槍的特點是由多根槍管圓形排列,依靠射手轉動一個手柄,使槍管連續轉動,完成連續不斷的射擊。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鐘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

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激動和殺紅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練越快,造成機槍卡殼或爆膛。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初,隨著馬克沁機槍的發明,加特林機槍迅速的沒落。

針對這這個問題,第四研究所,也即專司機械構造研究的組織部門打算利用電動機控制槍管的轉速,從而解決這種機槍的弱點。經過一番實驗,最終達到了原本的設計要求,釋放出了這個怪物

以“火神”20毫米機炮為基礎的6管重型機槍,如今主要裝備在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防禦塔樓上。而鍾泱更是想要將之安放在以後的直升機上,更可作為機械化步兵的車載武器,主要用途是殺傷集結有生目標和防空等。

因為它發射的是7。62毫米步槍彈,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是普通機槍的整整10倍,正如後世好萊塢電影裡所說的“在這挺機槍的掃射下,沒有一種生物可以生還”。而“gun”的英文原意也指火炮,所以把它叫作“迷你炮”應當更為貼切。

這裡的建築,大部分都是兵工廠和機械製造中心,為鍾泱提供源源不斷的陸戰士兵以及“學士”和“普工”。這也說明了為何鍾泱對此處如此之重視,防禦如此之嚴密。

穿過了重重大門,鍾泱來到內部核心控制室,徐永生還在進行著研究工作,故而只有一個低階的內務理事在接待。

“會長安好,鄙人陳小宏,是第四研究所的內務理事。”站在鍾泱面前的,是一個年輕的胖子,圓圓的臉蛋,彎彎的眉毛下藏著一對小眼睛,寬和憨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