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購進長宏產品,不須支付現金,而是由原建行鄭洲分行對長宏開具6個月的承兌匯票,將鄭百文所欠貨款直接付給長宏,鄭百文在售出長宏產品後再還款給建行。鄭百文領導為這種三角合作的關係賦予了高深的內涵,說商業銀行的信譽、生產商的信譽和銷售商的信譽加在一起。就是中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鄭洲建行更認為,依靠銀行承兌這種先進的信用工具,支援企業擴大票據融資,是很有意義的探索。
可是,李東生卻憑藉著生意人的敏感,很快發現這種三角關係裡面有漏洞可以操作!其一就是在現階段市場信譽普遍較低的背景下,這種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制約關係的銀企合作,很容易成為空手道。最終的風險都轉嫁給了銀行。
一方面,銀行無法保證鄭百文能按承兌的期限把貨賣完;另一方面,即使按時賣完貨。鄭百文也可以把貨款大量挪作它用!而最後一方面,那就是鄭百文靠著什麼來賣貨?他們的貨不是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是賣給下一級的零售商!而鄭百文字身則是靠著拿貨量大,可以從長宏弄到很低的折扣,然後鄭百文在用比平常渠道低的價格把貨物賣給零售商,這樣一種的差價就是他們的!
不過,如果李東生他們跟零售商簽訂了排他性協議呢?如果李東生他們的TLC,或者是重生後的企業,排除掉了經銷商這個環節,直接扁平化營銷。點對點的直接找到零售商發貨呢?如果他們自己經營轉運站之類的呢?那麼這樣一來,雖然投資有點大,不過卻可以利用排他性協議,讓終端的零售商直接拒絕長宏彩電入場!而這正是鄭百文的死|穴!
鄭百文他們是靠著信用才能不停的運營,只要沒辦法迅速的賣貨,他們就面臨不停的虧損虧損再虧損。而鄭百文倒掉之後,或者說這種三角模式垮掉之後,那長宏就只能靠著他們自己建立的30%的營銷團隊來經銷,這個時候,就是他們TLC搶佔市場最好的時候!
這個方案,可以說是李東生等三人失敗了之後,幾個月裡面臥薪嚐膽,辛苦思考的來的結論!在他們自己看來,他們之前之所以虛假宣傳什麼的,這完全是為了應對長宏的低價策略——長宏給經銷商和零售商的返點本來就比他們三家給的多!完後再加上長宏不斷的再在賈鴻漸的指點下開發新產品,甚至弄出來了彩色外殼彩電這麼“不要臉”、“**裸騙錢”的手段之後,那TLC他們能怎麼辦?只能跟著學!但是跟著學永遠超不過長宏!逼不得已之下,他們才開始弄虛作假……至少他們自己覺得是這樣的。
幾個月的臥薪嚐膽裡面,他們充分的研究了長宏的體系,最終終於發現,長宏之所以返點高,就是因為他們搞的是承兌!因為倪潤豐看透他們長宏自己的缺點,也找到了最優解!長宏這樣一個廠子,位處偏僻,要快速的把貨物打到全國市場,這不可能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而且距離遙遠,零售商要貨物了,長宏再發貨路途也遙遠。這樣一來,要麼建立中轉貨站,要麼就是把產品堆到別人那裡!而這個別人,就是鄭百文!
所以,鄭百文和長宏才有了一個靠著銀行承兌而運營的體系。長宏把10個億的產品給鄭百文,鄭百文不需要馬上把錢給長宏,鄭百文可以透過銀行搞承兌,等產品都賣完了,半年內把錢還給銀行,銀行再把錢給長虹。但長宏並不把錢拿來直接投入再生產,而是借給中介機構,如證券業!這樣長宏還可以透過金融槓桿和投機,靠著中國金融市場高速發展,獲得另一筆客觀的投資收入!
透過這種方式,半年承兌就可以產生9個扣點,承兌如果延續到12個月,它可以產生18個扣點。長宏的生產成本較低,加上這種承兌方式,給經銷商的扣點遠遠超過了當時的康家、TLC等廠商。因此吸引了很多經銷商經銷長虹的產品。也就是虧得這點,長宏才能在94年甩貨440萬臺電視機,直接創造了中國電視機行業的神話業績!而同時,TLC出貨才30萬臺!
不過,李東生等人卻是從長宏的這個策略裡面,研究出來了一個更大膽,更瘋狂,而且更具有威力的做法!那就是,鄭百文字身是需要盈利的,但是如果李東生他們自己建立一個“鄭百文”來經銷他們新TLC的電視機,然後命名為貨站或者什麼其他的名稱,然後這樣的一個“鄭百文”那就是不需要盈利的!比如說,他們以出廠價從TLC拿到了彩電,然後直接可以一分錢不賺的賣給經銷商!完全平進平出!一分錢不賺!
這可是跟長宏的那種自己建立經銷渠道的做法不同,長宏自己的渠道和員工賣給零售商的,那可是也高出經出廠價的,基本上就是經銷商賣給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