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罵道,這種方式看起來好簡單的樣子。

“那可不一樣,你們看著菜的配菜,很多東西其實只有東北才有,自然只有那邊的配菜才能燉出來這種味道,所以才叫東北亂燉!”李好做的東北亂燉,自然不會是簡單的亂燉。所有的菜裡面,有很多真是東北那邊的特產。

食物原料、自然資源,應當是飲食文化,尤其是人類更多依靠自然本身階段飲食文化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環境因素。東北廣被的森林,在經受了良久時間的巨大生態改變之後的後世,仍有1700萬公頃的自然林區,佔全國森林總資源的60%。

眾多種屬和數量的禽獸棲息在這裡,它們和豐富的植物性山產品一同向這裡的人們供獻了美味的食珍。豐富的水域為人類提供了種類繁多、數量豐富的魚類。廣袤的平原草地則是得天獨厚的畜牧樂園。

根據人對東北地區1419世紀見諸文錄確曾被人們用作過食料的食物資源的初步研究所統計的很不詳備的數字,情況大致是:禽類70餘種,畜獸類50餘種,魚類100餘種,果實類60餘種,菜蔬類100餘種,穀物類40餘種。

直到20世紀中葉以前,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還基本是“棒打獐子瓢淘魚,野雞飛到飯鍋地廣人稀,應當是東北飲食文化圈另一個不可低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點。東北地區的人口稀少和生存空間廣大,便決定了單純“靠天吃飯”模式的經濟生活。

人口對自然的壓力微弱得似有似無,生態環境近乎初文狀態,稀薄人口的消耗只是無數禽、獸、魚、果蔬等自然產物的極少的一部分。這就使東北地區的生傑長久地保持著基本平衡的狀態。

東北這塊食物樂園,直到本世紀初以前,一直都未因食物的壓力而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豐富的食物資源和相對稀少的人口之間,形成了合理的協調關係,在自然界的食物鏈迴圈過程中,尚未出現內地許多地區那樣因人的插入而造成各營養級層次結構的顛覆崩潰。

東北地區的居民,在漫長的歷史上都是畜牧、狩獵、漁撈、採集、種植這樣順序合理的生產方式,都是以肉食(獸、禽、魚、乳)為主,植物食物(五穀、蔬果)為輔的合理的食物結構。

豐厚的冬貯,是東北地區人們飲食文化的聰明創造。由於無霜期短,人們吃地產蔬菜的時間只有6個月左右。為解決漫長冬季對蔬菜的需要,東北人,尤其是下層社會廣大民眾,都要在夏季裡蔬菜品種多、數量多又價格低廉的時候大量晾制乾菜。

入秋之時則要大量窯藏白菜、蘿蔔、馬鈴薯等越冬蔬菜。同時要大量漬酸菜、醃製品種豐富的各種鹹菜。這是歷史傳統,也是直到後世仍在廣大農村保留著的風俗。

“呃,那這個雞湯應該沒什麼特別吧,我大唐各地都有養雞。往鍋裡面一煮,放點蘑菇就好,你該不會說這個蘑菇也是東北的特產吧?”一群人聽著李好介紹著東北菜,忍不住對剛端上來的雞湯再次點評了一番。

第三百二十二章 戰爭的結束

“這道菜還真的只有東北有,這不叫雞湯,叫飛龍湯。裡面的蘑菇是東北特產的蘑菇,那雞也不是一般養的雞,而是東北大森林裡面的特有野雞,也叫飛龍。”

李好聽後有點哭笑不得的介紹著“這道菜裡面蘑菇不算很難,只是這飛龍就很難抓到,能吃上這麼一碗飛龍湯可不容易。這裡面什麼配料都不用,連鍋都洗過好幾遍,光用清水和鹽就能燉出一碗無比鮮美的湯出來。”

接下來的豬肉燉粉條,小雞燉榛蘑,醬骨架,東北殺豬菜這些真算的上是家常菜了,因為用料似乎這邊都能找到,不過烹飪方式不一樣而已,吃起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京都這邊的聚餐結束後沒幾天,北線的戰事也進入了倒計時。動用了新式武器後戰爭就完全成了一面倒了,北線佈置的火炮和新式武器最多。幾輪火炮下去,還沒等其他新式武器開張北線的叛軍就潰散了,不少計程車兵乾脆就扔掉武器直接趴在地上顫抖哆嗦著喊道:“天神降怒了,大唐請動天神降怒了。”

所以除了一部分部落領主逃脫後,大部分薛延陀鐵勒聯合軍選擇了直接投降,這場城下之戰很快就結束了。剩下的就是打掃戰場和追擊逃跑的薛延陀鐵勒聯合軍的那些王汗什麼的了,反正朝廷已經說過了,抓不到活的就必須能看到死的,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絕對不能讓他們隱藏或者逃匿掉了。

這一年對大唐來說是多事之年,但是也是真正的雄霸天下的一年。先是大唐皇都長安的動盪,接著是大唐境內的緊張,接著是李二的病倒,再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