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山越人的勢力,這讓李好不由的擔心自己的另一路人馬。
把自己的兩個副將叫了過來,李好讓鄭刺史和他們介紹了一番情況後,然後吩咐他們帶著三千士兵前去接應另一路人馬,千萬不要讓那路人馬損失在行軍途中。
“將軍,我們把兵馬帶走大半,將軍身邊的安危怎麼辦?”兩個副將以為李好只是擔心另外一路人馬,所以忍不住擔心的問道。
“無妨,我這邊有泉州的幾萬兵馬防守,比他們要安全多了。你們速去速回,讓他們所有的人不要輕易跟那些山越人深入交手,只要遇上那些山越人擊敗便可,然後迅速往這邊匯合最好。”
第兩百二十八章 殺氣騰騰
“此次南下,我可是從陛下那裡要了幾十萬的人頭數額。到時就問問他們,是他們的命重要還是錢財重要。”
李好這話說的殺氣騰騰,這些年的泉州府的戰亂一直都是官府在獨立支撐,那些富商和大戶不說支援,不在後面扯後腿已經非常不錯了,有點甚至還賣糧食和武器給山越人。
這種事情李好不用去仔細查也能猜出個大概出來,無論什麼年代,總會有這麼一種人存在。他們就靠鑽國家空子發財,發了財後還對這個國家充滿惡意。
鄭刺史對這個東西也非常惱怒,如果不是他人手不夠他早就對那些人下手了,李好現在這麼說,讓鄭刺史的底氣一下足了起來。“從今天開始,不讓一粒糧,一件武器進入到山越人手裡去!”
李好比鄭刺史有優勢的地方就是他節制了整個嶺南道,廣州府那邊現在已經被掃平,就剩泉州府這邊就好處理多了。而且李好跟潭州那邊李恪關係莫逆,能夠命令那邊的人一起配合。
只要杜絕這些東西進入到山越人手裡,加上一步步壓縮山越人的生存空間。這個計劃只要一步步執行下去,山越人只有兩條路可走,那就是投降或者戰死,沒有其他選擇。
整個嶺南道形勢因為李好的到來,一下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在廣州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到了泉州府後,李好並沒急著進攻,而是對整個防區重新佈置了一番。
從廣州府出發的另一路走陸路人馬這個時候也過來跟李好他們匯合,這一路過來的時候經歷了幾戰,每一仗打的都不輕鬆。這讓帶隊的人感覺到這邊的山越人比廣州府那邊完全不一樣,一路走的都十分小心,並沒出現什麼輕敵受損的事情出來。
李好派過去接應他們的人一起匯合的時候,看著這支已經經歷幾戰的隊伍後滿是驚異。這個時候他們才明白李好下的命令有多麼準,這些山越人沒那麼簡單,想要一戰而下太難了。
“沒事!他們不敢正面作戰,我們就逼著他們正面作戰便好。這邊山區雖然多,但是這些山越人總要吃飯看病,沒有糧食和藥物進山,我看到最後誰能耗過誰!”
這話李好有底氣,他後世本身就是南方人,這邊的山雖然很多,但是沒有糧食躲到山裡也沒用。山上有不少吃的東西,但是那不是糧食!
另一隊人過來匯合後,李好手上又多了一萬多的兵力,還有幾千的山越俘虜。加上泉州府這邊之前抓的還沒處理的俘虜,李好把他們按幾百人一起分了開來,然後用大軍開道,催使著這些俘虜修路修環堡土樓。
每個環堡能容納上千人,方圓附近的人家全部搬到環堡入住。然後每隔多少裡修一座大環堡,每個環堡裡面都有狼煙通知敵情,同時所有的環堡之間都有水泥路連通。
這種形式的環堡跟李好記憶中閩省原本的土樓有些出入,不過性質一樣。從歷史學及建築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
原本的土樓就是在戰亂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了這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裡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
李好現在提前把這東西推了出來,目的也一樣。不過他這邊的土樓有了水泥後,能做的更大,容納更多的人。而且有足夠的人手後,吸納更多的經驗後,他還能把這種土樓做的更實用更合理,還更堅固。
地基都是用巨石混合水泥打的基礎,而城牆是用黃泥燒的紅磚,然後裡外兩層,中間填滿水泥混合的碎石澆築。四周四道門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實牆,樓上有望視窗和箭垛。
這種土樓一旦建成後,山越人如果過來,他們就無法短時間攻下。而修好的水泥路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