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部分

意放縱已經被臧霸包圍多時的泰山賊寇的餘黨,再一次霍亂徐州的北部,令陶謙不得安生,更暗示進入到兗州的那支軍隊“必要時,可以進入徐州從操舊業”,心思靈活的臧霸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太史慈要他們在需要的時候假扮成泰山賊寇的一部分潛入到徐州北部攪風攪雨,畢竟臧霸等人原來便出身賊寇,現在要讓他們裝起來當然是中規中矩,其實臧霸心中明白,自己這麼做也算是為太史慈謀奪徐州打下一個伏筆。

這麼做只是苦了陶謙,現在太史慈的軍隊一撤走,剛剛穩定的徐州北部再一次亂了起來,可是他卻無法挽留太史慈,因為太史慈通知陶謙要臧霸撤軍的信中說的十分的客氣:“劉岱大公子坐陣兗州,受黑山賊寇脅迫,吾一向視之如兄,不可不救,望見諒。”陶謙看後唯有苦笑連連,他還能說出什麼來?太史慈不拿袁譚藉口支援徐州卻趁機攻打平原的事情來興師問罪,就已經很給陶謙面子了。陶謙還敢說什麼?要知道太史慈完全可以以此為藉口出兵攻打徐州,經過平原一戰後,若是還有人無緣無故想和青州軍作戰的話,一定非瘋即傻,不可理喻。

其實太史慈不是不想這麼做,而是根本就是時機未到,因為戰線拉得太長,青州的軍隊此時幾乎全部在外作戰,還沒有精力對付陶謙。

不過陶謙那裡知道這些事情?萬般無奈的陶謙只好向在廣陵做太守做得風生水起的曹操求援,希望曹操能夠幫助他剿匪,老謀深算的曹操連想都未想便一口拒絕了陶謙,因為曹操清楚地知道,若是答應陶謙幫助他到徐州北部剿匪,那等若與太史慈為敵,因為現在是個傻子都可看出太史慈對陶謙的不滿。別說曹操和太史慈本就關係不錯,就是想和太史慈為敵,曹操也不會利令智昏地挑這個時候去激怒太史慈。

此時的陶謙當真是說不出的氣苦,得罪了太史慈,自己投靠的袁紹又沒有真正的站起來可支援自己,原本以為可幫助自己的曹操更是支使不動,反而日漸壯大,已經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了,而且自己大感頭痛的徐州北部的匪患不僅沒有被剿滅,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求告無門的陶謙只有自己派兵去剿匪,結果損兵折將,弄得徐州軍方也對其不滿,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不過太史慈現在沒有閒情逸致去理會陶謙的死活,在迎回了臧霸大軍中後,沒有外敵之憂的太史慈終於開始了蓄謀已久的青州改制。

太史慈知道,要改制,首先就要取得人望,而人望其實分成兩個部分,那就是知識階層和勞動階層,對於知識階層,太史慈反倒一點都不擔心,畢竟自己有“新五德終始說”在手。自然可以封住他們的嘴巴,可是對於勞動階層,太史慈就感到頭痛了,因為這些樸實的百姓基本上都不認識字,自己的“新五德終始說”即便是向他們散播,只怕也沒有幾個人懂,可是此次青州變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青州世家大族的政治寡頭,若是不能讓百姓真正知道太史慈到底在做什麼,那這場變革就全無意義了,沒有了他們的自覺參與,青州哪裡來的新興地主和新興商人?沒有新興地主和新興商人又如何出現新興的統治階層?既然青州已經給了青州百姓恰當的經濟地位,那麼就應該再給他們恰當的政治地位,否則根本無法打破世家大族的寡頭統治,即便是殺掉了眼前這一批與自己作對的世家大族,日後還是會出現新的世家大族。

至少要讓青州百姓清楚地知道:在官吏上的舉薦制度根本就是世家大族的一個騙局,他們藉助這種制度任人唯親,大搞家族政治和裙帶政治,弄得政治腐敗。而太史慈卻立志要改變這種面貌,青州以後的官吏選拔必須另行一套,並且人人都有機會,只要你透過必要的考試。

其實太史慈自己的心裡也十分清楚,其實所謂“人人有機會”也不過是一個政治噱頭而已,以這時代的發展狀況來看,這只不過是給了青州那些出身寒門的讀書人一個機會,一般的百姓根本不可能透過考試,他們大字都不認識幾個,不過只要這種科舉制度延續下去,這些百姓的後代就會有機會了,本身青州就已經十分的富裕,這些百姓的後代可以不用自幼便跟隨自己的父母辛苦地勞作,可以安心的坐在王豹在青州各地大力興建的學堂中學習,一旦他們這一代人成長起來,那就意味著新興地主的徹底形成,有著這些未來的政治後備軍,太史慈何懼之有?莫忘記現在青州實行的教育乃是各學科齊頭並進的“君子配五德”的方式,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日後豈會為世家大族代言。

所以說,如何讓百姓關注這件事情才是一個重要問題,太史慈不想自己的改革像後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