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絲反抗的念頭。
不過顏良乃是絕世強者,自然不會被這種假象所迷惑,大吼一聲,集中全力反抗,可是顏良的長刀才剛舉過頭頂,太史慈的銀槍已經帶著那條銀線劃過,顏良一愣時,就覺得自己的脖子一陣瘙癢,不由得伸手去抓,誰知自己的手還未摸到脖子,一陣粘稠的液體就噴射到自己的手上,力量之強,打得他的大手一陣疼痛。他當然知道那是什麼,因為被他殺死的人也常常是這個樣子。
“完了!”顏良的心中才冒出這個想法,就已經跌落在地,再也站不起來。
第一部 第十卷 第五章 改制(一)
顏良文丑的死給袁譚的軍隊帶來了無比的震撼,兩名在袁紹軍中似乎永遠不敗的決定戰將居然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死在了青州軍的手裡,這徹底擊潰了因為和青州軍交戰而精神緊張到極點的袁譚軍士兵的神經,一種世界末日天崩地陷的毀滅感覺浮現在了每個袁譚士兵的心頭。
“顏良將軍死了!文丑將軍死了!”這訊息被親眼目睹計程車兵們用一種鬼哭狼嚎的感覺傳播到了戰場上的每一個角落,登時,袁譚軍徹底潰敗,無數計程車兵大喊大叫著拋下了手中的兵器,向四面八方抱頭鼠竄,任憑袁譚和手下眾將如何呼喚也毫無作用,當真是兵敗如山倒。
其實就是袁譚本人和其他的將領也不能接受顏良和文丑戰死沙場的這個事實,簡直就如同大發一場噩夢般叫人根本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在士兵逃跑的洪流中,袁譚滿懷著心中的恐懼,率先掉轉馬頭,開始了自己的亡命之旅,身後的眾將當然有樣學樣,緊跟在袁譚後面。
太史慈見狀,發出了全面追擊的命令,於是青州軍開足馬力,在後面對袁譚軍進行肆意地攻擊,就連在城上負責守城的芮祉也不例外。
平原大戰,震動了整個中原大地。是役,平原城的守軍傷亡三千人,青州正規軍的傷亡則只有三百多人,而且其中大多數僅僅是暫時失去戰鬥力而已,但卻換來了袁譚七萬大軍全軍潰敗的輝煌戰績,袁譚軍中其中有兩萬多人直接戰死沙場,三萬多人最後投降給了太史慈並被其收編,被殺的大敗的袁譚僅剩下三千多人向渤海逃竄,剩下的人不知去向;更給太史慈留下了無數的糧草輜重和攻城的利器以及戰馬。
這還僅僅是表面的成果,其潛在的影響力更是無比巨大,陳逸和管統這等寡廉鮮恥卻被舉薦制度推上高位的無恥文人的被捕給了太史慈青州改制的最好口實,而許攸則會把青州內部所有與袁譚有勾結的世家大族全部奉上,令太史慈可以輕易地在青州剪除異己,掃除後患。
對內好處多多,對外則令冀州原本投降袁紹的世家大族紛紛轉向,改採取觀望態度,想要等局勢完全明朗的時候才決定支援哪一方。
只是苦了袁紹,不僅僅自己在渤海的七萬大軍的主力部隊損失殆盡,而且還折了顏良文丑等將,再加上前一段時間發生的劫糧事件,袁紹現在是顧此失彼,焦頭爛額,無論在青州還是在冀州,袁譚的計劃全面受挫,又因為實力大損,此時的袁紹已經不復昔日的顯赫聲勢。
不過太史慈並不準備放過袁紹,早在太史慈和袁譚在平原郡決戰的時候,已經從張戈的手中接到太史慈命令的王豹馬上命令一直被太史慈雪藏起來的于禁帶領三萬大軍直接從樂安郡直插渤海,這三萬大軍和高順手中的三萬大軍同是青州正規軍中的精銳部隊,實力非同凡響。
只要于禁打下渤海,那麼袁紹就會一蹶不振,至少在中原這塊大地上沒有他發展的空間,如此看來,孤客窮軍的袁紹已經微不足道了。
只是如此一來,青州內部的正規軍只剩下一萬多人,太史慈生怕在青州改制的時候被逼上絕路的世家大族再弄出什麼事情來,所以先是隱忍不發,而是派人到徐州命令臧霸大軍停止剿匪回到青州,以便穩定局勢,當然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太史慈在這裡使了個小小心眼。
()
太史慈對外宣稱此次調動臧霸乃是為了配合大公子劉岱在兗州的剿滅黑山軍的行動,表面上看臧霸大軍悉數進入兗州,其實太史慈暗中命令臧霸大軍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自然是進入兗州,不過配不配合劉岱的行動那就兩說著了,反正被高順放置在兗州任城郡的十多萬黑山軍的家屬還等著臧霸接收,至於另一部分臧霸軍當然是秘密回青州了,他們回青州之日,就是太史慈動手收拾世家大族,青州改制之時。
其實太史慈如此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要順帶著害一害徐州刺史陶謙這背信棄義的小人,太史慈命令臧霸在離開徐州時肆